索引号: | 11341703003250152U/202402-00015 | 组配分类: | 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
发布机构: | 宣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公民 |
名称: | 关于宣州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 文号: | 无 |
生成日期: | 2024-02-22 | 发布日期: | 2024-02-22 |
索引号: | 11341703003250152U/202402-00015 |
组配分类: | 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
发布机构: | 宣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公民 |
名称: | 关于宣州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
文号: | 无 |
生成日期: | 2024-02-22 |
发布日期: | 2024-02-22 |
2024年1月17日在宣州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宣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许开国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区上下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落实省委“一改两为五做到”[1]和市委“追赶江浙、争先江淮”部署要求,按照“三个聚焦”[2]工作思路,以项目建设会战年、社会稳定攻坚年、作风建设深化年“三个年”[3]活动为主抓手,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发展动能不断增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城乡区域发展日趋协调,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一)主要指标量质齐升,经济发展稳健运行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6%,七年来首次超过全市平均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6亿元、实现正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速度。2023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在全省45个市辖区排名分别位列第6、第5和第2位,连续四年获评中国城市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连续七年获省民营经济发展激励表彰,获评全省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区。
2023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预计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
计划目标 |
预计完成 |
地区生产总值 |
达到市平均水平 |
增长7.6% |
固定资产投资 |
增长14%以上 |
增长12.7%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增长3%以上 |
增长0.7% |
规上工业增加值 |
增长11%以上 |
增长6.4% |
服务业增加值 |
增长6.5%以上 |
增长7%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增长8%以上 |
增长8%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增速与经济增长同步 |
增速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增速与经济增长同步 |
增速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
控制在市定目标以内
|
控制在市定目标以内 控制在市定目标以内
|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 |
控制在市定目标以内
|
控制在市定目标以内
|
(二)加快推进转型升级,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工业经济稳健运行。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6家,累计419家,规上工业总产值366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4%。结合产业基础和发展态势,将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从“3+2”[4]调整为“2+4”[5],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两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精细化工、新材料、智能卫浴、绿色食品四大特色产业,高质量编制两大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和招商图谱,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值增长21%以上。传统产业层次提升,技改投资增长20.4%;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专精特新不断增强,亨泰电子化学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云乐新能源、华腾乳胶等27家企业成功申报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翘歌食品、精象重工等23家企业成功申报创新型中小企业;海蓝生物、千缘模具等6家企业获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海螺水泥获评省级智能工厂,伽雅生态获评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药精方中药研发及品质提升创新服务平台获省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340万元。宣州区成功入选全省首批“亩均论英雄”改革金融服务试点区。
服务业深入挖潜。研究出台《宣州区2023年服务业“锻长补短”工作要点》《关于宣州区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的补充意见(暂行)》《宣州区2023年度“十佳服务业企业”“十佳服务业企业优秀统计员”评选办法》,定期召开服务业发展专班会议,举办宣州区服务业专题培训会,营造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的浓厚氛围,新增限上商贸单位34家。现代服务业加速推进,爱瑞德获批省“十四五”第三批“两业融合”[6]试点企业。“大黄山”项目持续发力,水东镇省级特色小镇(甜蜜小镇)、天竺石林文旅综合开发等项目获得省级资金支持;水东镇获批文旅休闲类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我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实现“零的突破”;水东古镇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宣城华科宣木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入选宣州区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县域商业“领跑县”名单。促消费活动如火如荼,围绕家电、文旅等领域全面开展“惠享宣州”促消费活动,累计发放331万元消费券,参与商户280家,共计拉动消费2344万元。外贸保持强势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5亿美元,同比增长12%。
现代农业提档升级。全年预计粮食播种面积130.65万亩,粮食产量49.62万吨,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两强一增”[7]成效明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加快建设,杨柳镇获批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宣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评估认定,宣木瓜及系列产品获批入选中国“一乡一品”产业促进计划。大力推进精耕细作,建设完成3个省级麦-稻“精耕细作示范点”、1个双季稻“精耕细作”示范点、12个小麦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全力夯实生产基础,建成高标准农田5万亩,完成农田水利“最后一米”项目建设,新建和改造农田机井22眼、塘坝1207座。着力加强科技服务,培育高素质农民260人,遴选乡村产业带头人150名、农业主推技术9项,主推技术到位率达100%,全区农机总动力达81.7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水平达85.2%。
(三)着力推进项目建设,经济基础不断夯实。
项目招引量质齐升。紧紧围绕“2+4”产业发展规划和招商图谱,始终把项目招商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旋律和生命线,聚焦“重点区域+考核调度+落地服务”三大板块,顶格推进招商引资工作。50亿元以上项目招引实现再突破,百亿元以上项目招引取得历史性进展,总投资107.5亿元的宏润新能源产业园项目创造了从签约到开工到投产仅耗费5个月的“宣州速度”。全年新签约5000万元以上项目157个,总投资524.1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0个、50亿元以上项目2个,实际利用省(区)外资金210亿元,六次入选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
项目建设攻坚突破。全面开展项目建设会战,树立大抓项目的鲜明导向,重大项目带动作用明显增强。项目推进再创“新速度”,实现项目会战开工项目192个、竣工项目186个、投产项目110个、累计完成投资263.9亿元,均超序时进度。签约项目开工转化率逐年提升,恒智包装、耀东生物科技等一批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0.7亿元,同比增长12.7%,2023年三季度投资“赛马”获省政府激励,工业强市“6543”计划[8]我区开工、投产项目完成情况位居前列。项目谋划再上“新台阶”,全年新增谋划项目213个,总投资805亿元,新增达可研程度项目92个。全年累计获得中央财政、省统筹、地方政府专项债等上级支持资金超19亿元。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G50宣广高速改扩建、S36宣泾高速建设工程完成红线内征地拆迁,G329孙埠至大汪村段加快推进,S207杨柳至溪口段美丽公路第一阶段建成完工,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87公里,危桥改造22座,安全防护工程213公里。轨道交通稳步推进,宁宣铁路加快可研编制,池宣铁路积极开展谋划。汤村水库、白马河闸站、城东联圩马王桥排涝二站前期工作稳步推进,港口湾水库灌区(宣州区)、水阳江中游防洪治理工程(宣州区)、水东龙泉湖水库加快建设。
(四)实施重点领域改革,内生动力有效激发
创新势能加速形成。以“科技创新赛马”为引擎,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五大行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指数快速提升,在全省45个市辖区中,科技创新指数位居22位,较上年上升7位。创新主体不断壮大,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8家,较上年增长34%;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81家,较上年增长82.8%;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1.9%提高到2.4%,创历史最高增幅;新认定省级以上创新平台9家。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三九农业装备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博瑞特热能获批省重点研发项目,晶瑞新材料省工程研究中心优化整合顺利通过。宣州经开区与安徽科硕科创服务集团签订科技企业孵化器项目协议,国药集团中药研发及品质提升创新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全区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55亿元,总量位居全市第一。宣州区被认定为2021—2025年省科普示范区,荣获省级科协系统先进集体。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模拟审批+告知承诺制”[9]改革实效提升,全过程帮办代办和风险防控精准有力,44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设置投资项目审批“一站式”服务绿色通道,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45天,协调解决129个项目审批过程中的难点堵点。“免申即享”兑付奖补资金4821万元,惠及企业445家。宣州区“政聘企培”[10]独有人才招引品牌不断打响,考生报名人数与考试人数连年增长,2023年共有195名“双一流”高校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报名,共录用3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0人,派驻至宏润新能源、立讯精密等10家重点企业工作。
园区实力不断增强。两个省级开发区经济主战场作用愈加突出,全年完成全区六成以上的规工产值,宣城高新区在全市三季度省级以上开发区“赛马”中位居第1位,宣州经开区获批安徽省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基地。园区创新动能不断加强,慧科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获批市级孵化器。宣城高新区产城融合取得突破,城北新天地项目完成验收,市十一小高新校区正式开学,科创中心、星悦茂建成运营。宣州经开区园区配套日益改善,“四纵五横”路网交通体系全面建成,高山路建设进入收尾阶段,宣州经济开发区绿地生态工程及宣州绿色智造产业园项目(二期)加速推进,邻里中心二期开工建设。三大工业集中区加速发展,水阳镇成功招引总投资5.9亿元永莱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有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盘活闲置土地113亩;孙埠镇全速推进宣州区长三角一体化绿色家居产业基地建设,完成起步区164.6亩土地出让和规划设计;寒亭镇中国卫浴产业长三角区域发展(宣州)建设项目基础设施提升完成;宣州洪林宣木瓜三产融合产业基地项目落户洪林现代农业示范区。
(五)落实重大区域战略,城乡发展能级增强
区域合作推深走实。长合区宣州片区成功挂牌,成为宣州区招商引资和展示形象的金字招牌。长三角一体化苏皖毗邻合作区(宣州)项目获批中央预算内资金5000万元。签约数控装备产业基地、硅墨烯保温材料等亿元以上项目34个、总投资153.6亿元。跨区域农业合作更加紧密,华盛食品创成第三批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累计创成省级长三角基地10家。扩大“异地通办”合作面,与浙江绍兴就宣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跨省通办”达成合作共识。《宣州-高淳省际毗邻地区总体发展规划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审议稿)》通过区资委会。
城乡品质优化提升。改造提升老旧小区56个,分配安置房934套,惠及居民6166户。深入推进“宛美红色物业”建设,完成4个小区业委会组建,6个小区业委会改选。业委会(物管会)组建率达92.1%,物业覆盖率100%,党组织成立率100%。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29户,打卡发放补助资金141.8万元。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大会战,水东镇祁梅村、杨柳镇兴洋村获批省级精品示范村,建设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5个,完成自然村整治82个,建设“生态美超市”8个,改厕1472户。实现乡镇公交客运网络全覆盖,开通城乡公交班线24条,镇村客运班线31条,狸桥—高淳轻轨站公交专线开通运营。
绿色发展扎实推进。统筹推进节能降耗,制定《宣州区2023年度节能降耗攻坚活动方案》。加强主题宣传教育,开展节能宣传活动8次,发放环保节能宣传材料3000余份。屋顶分布式光伏新增并网70兆瓦,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并网8.84兆瓦,阳光电源养贤100兆瓦光伏电站、中广核养贤乡二期10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等省级重点新能源发电项目已完成并网,朱桥乡60兆瓦光伏项目加速推进。全力推动宣州抽水蓄能项目列入国家规划。动态建立年度“1+1+1+N”[11]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清单,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达94.1%,5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达标比例100%。推进南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深入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推动绿色矿山建设,确保在建生产矿山应修复尽修复。
(六)牢牢兜住民生底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社会保障更加稳固。积极落实暖民心就业促进行动,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05万人。宣州区荣获安徽省“三公里”就业圈、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先进地区。扎实开展“新徽菜·名徽厨”行动,培训徽菜师傅1188人,新增徽菜师傅198人。高效提升社保卡功能覆盖,打造就医“一卡通”、就餐“一卡通”、城乡公交“一卡通”。新增19个城乡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村服务站(助餐点)并全部对外开放。养贤乡新河社区创成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寒亭镇通津村创成全省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飞彩街道团山社区荣获第四届安徽省“敬老文明号”称号。健全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全区新增托位360个,建成1家普惠性托育机构,积极推进区级公立托育机构建设。
社会事业均衡普惠。宣城一二六学校、市五小宛溪校区、市十一小高新校区按期建成招生,新增义务教育学位4980个;市八幼云境园区等5所新建幼儿园装修完毕、开园招生,新增公办园学位1620个;滨湖学校、烟雨路小学等5所学校建设稳步推进,宣城高级技工学校新校区项目主体工程进入扫尾阶段。宣城市中心医院“创三甲”有序进行,宣城市第四人民医院三级医院设置通过省级审核,开设宣城首家精神科老年病区和首家心理卫生中心。累计创建完成178所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目标任务,推进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标建设,遴选13家村卫生室作为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创建单位,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率。完成街道居住小区、乡镇行政村健身设施维修、改造、升级、补建40个,实现城乡居民快乐健身公共体育设施全覆盖。
社会治理优质高效。坚持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九个一”[12]工作格局,“握手言和”调解模式全市推广,“警民夜话”探索推行。粮食和能源安全基础夯实,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保障更加有力,天然气长输管道领域等安全生产态势平稳。信访形势总体稳定,质量强区工作全面开展。深化“法治宣州”建设,持续推进“八五”普法。退役军人、民族宗教、防震减灾、史志档案、国防动员、全民国防教育、双拥创建等工作不断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作用有效发挥,红十字、工商联、对台、外事、供销、老龄、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全面发展。
过去一年,在全国经济企稳回升之时,我们突破重围跑出了“宣州速度”,展开手脚摆出了“宣州架势”,全区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但我们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首善之区”仍有不少提升空间:一是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工业经济体量较小的现状没有实现根本性扭转,技改投资争先进位难度较大。二是产业层次有待提高,采矿、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占比较高,亟需转型升级,龙头企业偏少,企业整体竞争力不强。三是民生需求保障还不够全,医疗、教育、养老、托幼等社会事业距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差距。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从国内外宏观环境看。随着中美关系企稳回暖,美联储加息周期临近尾声,外部严峻形势得到缓解,有利于中国获得更大的政策空间来应对内部的经济挑战。2023年四季度增发万亿国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等一系列宽松政策的出台都向外界传达中央提振经济的决心。省、市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深入推进,各种利好因素加速集聚。
从我区经济社会实际看。一是省级开发区产业定位更加明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园区风貌持续提升,为全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传统产业通过“智改数转”实现转型升级,主导产业调整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三是随着一批重大项目开工投产,固定资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持续保持高位增长,为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特别是以宏润、立讯精密为代表的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两大主导产业,与省、市主导产业高度契合,必将加速我区产业迭代升级,实现跨越赶超。
综合以上分析,做好2024年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开展“项目会战突破年”“和美乡村建设年”“社会稳定巩固年”活动,为加快打造“千亿宣州”奠定坚实基础。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性、系统性、协调性,2024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以上;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
——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2.5%以上;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5%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控制在市定目标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2024年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确保经济稳定增长
聚力项目攻坚突破。深入开展“项目会战突破年”活动,抢抓万亿国债项目资金契机,积极对接上级主管部门,协调指导项目申报,争取更多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中长期贷款资金支持。持续做好政策研究解读宣传、项目申报辅导,加强与项目单位对接交流,努力提高谋划项目可行性,新谋划储备项目120个以上,达可研程度50个以上。健全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严格落实“管行业管投资管项目”,强化项目调度,持续跟踪未开工、开工未入库的项目,靠前、精准开展入库纳统服务,力促宏润二期、数控装备产业基地等项目全面开工,九为新材料、钜实钢构等项目顺利投产。加快推进宣泾一期、G50宣广改扩建、汤村水库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顶格推进双招双引。重点面向行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围绕优化调整后的“2+4”产业体系,结合产业规划和招商图谱,紧盯长三角、拓展珠三角,灵活运用基金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等方式,重点引进一批与主导产业契合度高、成长性好的链上企业。力争新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150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0个以上,实际利用省(区)外资金超220亿元,百亿项目招引实现再突破。全面开放吸引外资,确保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实现正增长。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并举,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人才引育留用机制,扎实做好平台对接、资源匹配、服务保障,完善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坚持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千方百计防止人才流失,深入开展“政聘企培”和“人才引进”行动,力争新引进人才200人。
全面破解要素制约。加强政策帮扶,用足用好国家、省、市各类扶持政策,构建我区工业经济发展支持政策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完善政银企信息对接交流机制,推动重大项目贷款,扩大有效信贷投放。按照“用地计划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国土空间规划走”的工作要求,统筹安排新增或增减挂钩计划指标。实施土地征迁收储,全力盘活园区低效用地、闲置厂房,开展集约用地评估、差异化征收用地税费,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2000亩以上,工业企业低效用地盘活率30%以上。优化用能预算,严格项目准入,持续加大优质项目用能要素保障。搭建用工信息平台,定期在各类招聘网站发布当前企业用工信息、招工简章以及急需工种,加速供需对接,帮扶企业补齐用工短板。开展主题招聘、重点群体招聘以及特色专场招聘等各类活动800场以上,持续推出“入企探岗”“线上淘岗”直播招聘新模式,优化线上线下服务,招引外来务工人员800人以上。
(二)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做强做优制造业。全力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建设更有竞争力的“2+4”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值70亿元、新能源产业产值50亿元。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快发展入规入统,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5家以上,全力做大工业经济总量。加快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建设5G全连接工厂,满足企业信息化需求,加快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推进企业技改提升,技改投资增长10%。加快发展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力争申报省级以上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2家以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2家以上,滚动实施制造业重点领域产学研用补短板产品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项目1个以上。
大力繁荣服务业。持续发挥服务业发展工作专班职能,做好限上商贸单位统计上报与培育,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5家。持续深化“互联网+消费”行动,推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重点抓好北门老街、八佰伴等特色商圈打造。加强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电商网络零售额增长8%以上。积极申创各类文旅品牌,支持十八湾大峡谷景区创成国家4A级景区。鼓励宣州区水东镇旅游休闲服务业集聚区做大做强。创新举办文旅系列主题赛事活动,逐渐打响“忆江南·醉宣州”品牌。推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争取创建“两业融合”试点企业2家,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实施“工贸分离”,优化我区二三次产业结构。
全面升级现代农业。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30万亩以上,产能稳定在50万吨左右。稳定早稻面积、推进再生稻高质量发展,提高优质专用水稻占比,提升粮食单产水平和效益。加快实施3.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夯实粮食生产基础设施条件。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积极引进头部企业在我区布局食品加工、中央厨房和预制菜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开展农产品研发,探索家禽、水产等精深加工,力争2024年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超290亿元。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50家。新增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个、“两品一标”[13]农产品81个。
(三)持续深化改革攻坚,增强区域发展韧性
优化创新主体培育。聚焦科技赋能,不断培育壮大创新主体,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2.5%。支持重点企业建设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力争全年建设省级创新平台4家,积极推动慧科生物医药孵化器加快成长为省级专业孵化器。依托宣城(上海)科创中心,引导科技型企业入驻设立研发中心,加速对接科创资源,构建“研发在外、转化在宣”发展模式。开展校企对接活动,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50个以上。完善促进自主创新政策,强化创新券引导作用,用好科技贷政策,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开展科技金融服务。推进技术合同登记便利化,实现企业技术合同交易额40亿元。持续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发挥结对服务行政村作用,助力乡村振兴。
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推进投资项目“一口进出,多评合一”试点,明确项目涉及审批事项,形成审批服务事项清单,实现只编一本报告,只评一次报告,保障项目精准落地。重大项目全过程帮办代办,减少开工前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实现拿地即开工。扎实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持续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体系基础性制度。围绕保市场主体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兑现政策性奖补,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力争市场主体增至8.3万户,营造企业良好发展环境。进一步推进宣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向基层延伸,加强乡镇、街道及社区、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站)三化建设。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和场景应用,争取更多场景应用上线,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开展年度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工作,全面推进“亩均论英雄”全域治理。
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宣城高新区完成园区外线和内线燃气管道安装、150公里雨污水管道检测和污水尾管维修项目;完成第二自来水厂管道铺设,实现园区全面供水;加快推进北三变电站、守德路、佛岭路和麒麟大道西延工程建设进度。宣州经开区探索“管委会+公司”模式,构建分工明确、协同有力的运营模式。聚焦企业核心需求,加快邻里中心二期、湖滨家园、河湖商业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完善生活、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水阳、孙埠、寒亭工业集中区加快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整体形象。洪林现代农业示范区完成人才公寓楼内部装潢,满足企业人才居住需求。
(四)坚持协调融合发展,提高城乡发展水平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强规划衔接和政策协同,以一体化思维推动长合区宣州片区建设发展。加快启动区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擦亮打响宣州片区招牌。持续深化宣州经开区与高淳经开区共建成效,健全产业一体化发展机制和模式,争创安徽省省际产业合作样板园区。鼓励宣城高新区与沪苏浙园区合作共建,提升宣城高新区在长三角地区的知名度、影响力。持续推进宣城综保区等开放平台建设。助力互联互通更加便捷,确保宣绩铁路按时开通运营,加快推进S206管家渡至雁翅段、S104陈村至水阳大桥段建设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宁宣铁路开工建设。持续深化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旅游开发等领域合作,不断提升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探索居民服务“一卡通”在长三角地区的“同城待遇”,争取实现更多事项“全程网办、一窗通办、掌上好办”。
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深化环境保护,全年空气优良率和PM2.5平均浓度“双达标”、水质断面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率100%。积极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申报;通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复核。加强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持续开展化工园区异味治理,强化环境监管和风险管控。支持企业推广应用节能降碳先进技术,完成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任务,全力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争创省级绿色工厂1家以上。加快绿电生产,统筹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集中电站并网发电,新增分布式光伏并网80兆瓦,助力“零碳智慧园区”建设。多元化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持续优化能源结构。
增强城乡发展活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推进村级集体经济与主导产业融合发展,确保经济强村150个以上。统筹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持续开展垃圾分类,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完善城乡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体系,开展公租房实物配租,完成货币化补贴200户,农村危房改造55户。提升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综合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停车设施建设,增设停车位300个。新建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8个,推进水东镇祁梅村和杨柳镇兴洋村第一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争创第二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2个;完成改厕1300户以上,深化“五清一改”[14]村庄清洁行动,进一步扮靓乡村风貌。做好历史文化保护及传统村落保护。组织编制中心城区及宣州区各乡镇城镇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统筹安排商业、住宅、旅游、娱乐、工业、康养等具备开发性质的项目建设时序。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及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五)切实改善保障民生,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着力加强社会保障。持续深化“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建设,综合运用政策扶持、职业培训、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见习等措施,优化就业创业服务,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探索落实适应新型就业形态的参保办法,促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推动实现应保尽保,加快推进以第三代社保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发行和场景应用提升。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减轻大病患者费用负担,巩固农村低收入人口应保尽保成果,健全完善防范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救助服务,持续做好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残疾人福利等工作。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持续推进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大力规范全区幼儿园办园行为,提升办园水平,鼓励公民办幼儿园争创市一类幼儿园。有序增加中心城区学位供给,市二小改扩建项目、滨湖学校、烟雨路小学建成招生;天都小学年内建设完成,明镜湖小学年内开工建设;宣城市高级技工学校新校区全面建成,开班招生。科学合理调整学区划分,推进农村中小学校布局优化整合。加强健康宣州建设,持续推进宣城市中心医院“创三甲”和宣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创三级”,推进宣城市中心医院“智慧医院”创建,提升临床学科诊疗技术水平。开展医疗项目建设突破,强化三级医疗服务网络龙头建设,实现宣城市中心医院内科病房综合楼项目竣工投运;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环境,完成宣州区溪口镇卫生院整体迁建,逐年补齐宣州区医疗基础设施短板。
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紧盯政府债务、金融等重点领域,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拓展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高社会面管控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统筹抓好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加快反诈公园、反诈商场、反诈夜市等宣传阵地建设。加大信访积案攻坚化解和重点涉稳群体稳控。全面提升粮食安全及重要物资稳供保价,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社会综合治理现代化水平。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和社会组织作用,不断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扎实做好民族宗教、史志档案、外事侨务、对台、供销、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各位代表,做好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奋力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为全面推进“千亿宣州”目标,实现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而不懈奋斗!
《关于宣州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名词解释
1.【一改两为五做到】:“一改”是指改进工作作风;“两为”是指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五做到”是指做到对标对表、做到有求必应、做到真心真情、做到求真抓实、做到知敬畏守底线。
2.【三个聚焦】:是指区委、区政府聚焦项目建设、聚焦社会稳定、聚焦作风建设工作思路。
3.【三个年】:指区委、区政府以开展“项目建设会战年、社稳定攻坚年、作风建设深化年”活动为载体,落实“三个聚焦”。
4.【3+2】:是指精细化工、智能装备制造、无机新材料3个主导产业,绿色食品、家居卫浴2个特色产业。
5.【2+4】:是指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零部件2个主导产业,精细化工、新材料、智能卫浴、绿色食品4个特色产业。
6.【两业融合】:指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7.【两强一增】:“两强”是指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一增”是指促进农民增收。
8.【“6543”计划】指市委、市政府推动工业经济发展实施的一项计划工程,即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00个、开工500个、投产400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0户。
9.【模拟审批+告知承诺制】:是指对符合准入条件的项目,在完善核心要件,完成告知承诺手续,经涉审部门联合审查后,出具模拟审批意见,待土地出让(划拨)手续完成后,各审批职能部门将模拟审批转为正式审批。
10.【政聘企培】:是指在服务工业发展一线的事业单位统筹预留一定数量编制,面向省内“双一流”高校公开引进专业人才,派驻企业培养使用。
11.【1+1+1+N】:第一个“1”是指2016年到2019年的问题,整改时限是今年;第二个“1”是指中央督察信访件和反馈问题;第三个“1”是指省环保督察信访件和典型案例;“N”是指长江生态环境问题“大保护、大治理、大修复,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落实”专项攻坚行动。
12.【九个一】:指“一办统调、一网统管、一人综管、一图共用、一册明责、一机通用、一卡通办、一屏指挥、一号投诉”的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格局。
13.【两品一标】:“两品”是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一标”是指农产品地理标志。
14.【五清一改】:“五清”是指清理农村黑臭水体、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有碍观瞻的建筑、清理乱搭乱建和乱堆乱放、清理废旧广告牌;“一改”是指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
© 2024宣州区人民政府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宣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维电话:(0563)3027267 传真:(0563)3023029
举报电话:(0563)3027267
皖ICP备05004400号-1 网站标识码:3418020037 皖公安备案 34180202000313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