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703777363919H/202303-00080 | 组配分类: | 部门文件 |
发布机构: | 宣州区农业农村局 | 主题分类: | 农业、林业、水利 |
名称: | 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 文号: | 无 |
生成日期: | 2023-03-28 | 发布日期: | 2023-03-28 |
索引号: | 11341703777363919H/202303-00080 |
组配分类: | 部门文件 |
发布机构: | 宣州区农业农村局 |
主题分类: | 农业、林业、水利 |
名称: | 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
文号: | 无 |
生成日期: | 2023-03-28 |
发布日期: | 2023-03-28 |
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区委十四届六次全体会议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以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大会战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会战为主要抓手,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和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深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为建设农业强区奠定坚实基础。
一、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一)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确保完成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30.65万亩、产量50万吨以上的任务。积极争取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改革试点,继续推进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和种植业收入保险全覆盖,提高农民多种粮、种好粮的积极性。深入推行“按图索粮”和订单式生产,推进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发展优质专用水稻85万亩,创建精耕细作示范点2个,推广再生稻种植3万亩。严格落实《安徽省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规定》,杜绝割青毁粮、开工毁苗等违法行为发生。引导多元主体入市开展市场化收购,确保粮食收购平稳有序,落实5000吨粮食储备任务。(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发改委<粮储局>、区财政局)
(二)强化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发展大豆1.78万亩。扩种油菜2.41万亩,面积达10.66万亩,实施2万亩“冬闲田扩种油菜”项目。加强生猪生产调控,稳定能繁母猪存栏量和规模猪场数量。稳步推动茶叶、中药材等高质量发展,推进生态化、标准化、宜机化示范茶园建设。发展设施蔬菜和食用菌等特色蔬菜,新增设施蔬菜基地200亩,总面积达2.8万亩,食用菌产量0.49万吨,蔬菜总产量18.2万吨。(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
(三)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确保补充的耕地数量相等、质量相当、产能不降。以“长牙齿”的硬措施加强耕地保护,推深做实“田长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有序推进流失耕地找回,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加大撂荒耕地和“冬闲田”利用力度。组织开展土壤隐患排查。启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责任单位: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区农业农村局、区生态环境分局)
(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快推进港口湾水库灌区工程、水阳江中游防洪治理、东门渡河裘公河裘公段治理工程建设,提升农田水利条件。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新建2.5万亩、改造提升1万亩的年度任务。加快农田水利“最后一米”建设,新建和改造农田灌溉机井22眼。持续强化农作物病虫害和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强化森林火灾隐患排查,加强防火队伍建设和培训演练,提高广大干群防火安全意识。(责任单位: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林业发展中心)
二、深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
(五)推进科技强农。加快技术现代化,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等农业“四新”科技转化,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力争“徽鲜鸡”新品种(配套系)通过国家级审定,完成“宣州黄鸡”性能测定。加强同国家虾蟹体系和省水产产业技术体系产学研合作,促进青虾、河蟹等水产业良种化。持续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着力构建全链条闭环式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打造科技特派员服务标杆。加强种业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套牌侵权、制售“三无种子”等违法行为。发展数字农业,新建数字农业工厂1个、数字农业应用场景3个。(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科技局)
(六)推进机械强农。加快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发展,提升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种植和田间管理水平,新建水稻育秧中心2个、粮食烘干中心3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个,新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5个,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4%以上。继续开展特色农机补短板研制工作。鼓励规上茶机制造企业由单机制造向成套装备集成转变,加大适应丘陵山区和特色经济作物农机装备引进与推广,大力推广智能高端、绿色环保、大功率复式新型农机装备。(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经信局)
(七)促进农民增收。继续实施工资性收入倍增、财产性收入扩量、经营性收入壮大、转移性收入提升行动,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继续实施农村居民本地就业“121”行动计划,举办“2+N”招聘会、开展好“暖民心”专场活动,继续推进“三公里”就业圈建设,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实施高质量就业提升工程,完善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切实加强就业困难人员培训、帮扶和托底安置,确保重点群体就业基本稳定。强化缓缴社保、稳岗返还、扩岗补助、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等稳岗纾困政策落实。(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人社局)
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八)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压紧压实各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责任,确保不松劲、不跑偏。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对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的监测户,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兜底保障。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责任单位:区乡村振兴局、区教体局、区卫健委、区住建局、区水利局、区医保局)
(九)增强脱贫村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促进脱贫村加快发展,更加注重扶志扶智,不断缩小收入差距。确保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不低于60%,重点支持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组织引导脱贫群众发展高质量庭院经济,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消费帮扶。管好用好扶贫项目资产。坚持抓好脱贫群众就业帮扶,加强公益岗位开发与管理,促进脱贫人口就地就近就业。持续运营好就业帮扶车间和其他产业帮扶项目。(责任单位:区乡村振兴局、区人社局)
(十)稳定完善帮扶政策。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实现符合条件、有发展生产意愿的贷款对象“应贷尽贷”。继续推深做实领导干部联系帮扶、定点帮扶、驻村帮扶、县域结对帮扶和社会帮扶“五大帮扶”工程,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不断凝聚强大帮扶合力。(责任单位:区乡村振兴局、区财政局、区工商联)
四、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一)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坚持以工业的理念和办法抓农业,出台《宣州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实施意见》,围绕粮食、家禽、水产等农业主导产业,强化科技、人才、资金、用地等要素支撑,持续提升生产基地的规模化、标准化、数字化水平,培育壮大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逐步破解农业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
(十二)做好“土特产”文章。积极争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支持杨柳镇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持续推进家禽产品冷链运输、冰鲜上市,以禽产品精深加工为突破,促进家禽全产业链量质双升,出栏家禽1亿羽以上。大力推广“跑道养鱼”、稻虾轮作、稻蟹共生等模式,示范推广“小龙虾+水稻+罗氏沼虾”轮作与共生技术,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28万亩 。持续巩固“烟叶生产+烟叶生产用工”保险模式和1:1烟稻隔年轮作新型种植模式,完成种烟7.6万亩、产干烟19.5万担的任务。发展宣木瓜标准化种植基地,争取将宣木瓜良种纳入省级农业种质资源库,促进全产业链的形成与健康发展,着力打造集文旅康养、文化创意、大健康产业发展于一体的中国宣木瓜特色小镇,加快建设宣木瓜产品体验中心和长三角森林康养痛风调节基地。(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烟草发展中心、区林业事业发展中心)
(十三)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继续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争创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新增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个,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8%以上。加快提升宣州农产品(食品)加工园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条件,完成西扩600亩征迁和土地平整,确保集中供热、人才公寓一期等配套项目建成投产,营造更加便利的投资发展环境。以农产品加工园为主阵地,持续强化绿色食品“双招双引”,力争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产值达170亿元。(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招商合作服务中心、洪林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区国资集团)
(十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充分发挥电商示范镇、村和网点在本地农产品上行方面的尖兵作用,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围绕乡村振兴主题打造区本级宣州电商产业园,引导更多电商企业从事农产品上行,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12亿元。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田园养生、研学科普、农耕体验、休闲垂钓、民宿康养等休闲农业新业态。加快水东大景区、溪口洞山滨河康养项目、官塘湖、吕辉民宿等文旅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培育以天竺特色民宿集聚区等为代表的新业态小项目集群,争创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继续举办农民丰收节、水东蜜枣文化旅游活动、水阳河蟹节等农事节庆活动。(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文旅局、区农业农村局)
(十五)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争创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持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增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5个以上。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畜禽粪污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以及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到2023年底,化肥、农药利用率达42%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8%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4%以上,废弃农膜回收率达90%。严格执行禁渔期制度,实施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工作,大力落实退捕渔民社会保障工作。做好加拿大一枝黄花等外来物种防治工作。(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人社局)
五、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十六)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大会战。以五大示范片区建设为总抓手,按照“成规模、有特色、高水平”要求,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推动家禽、水产、宣木瓜等特色产业振兴发展。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产业发展基础,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亿元,逐步将示范片区打造成为乡村振兴先行区。(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财政局、区文旅局、区交运局、区水利局、区生态环境分局)
(十七)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会战。加快推进S206养贤段沿线沿边改造提升,完成6个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南漪湖流域乡镇驻地生活污水收集率75%以上;全面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运行,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改造卫生厕所不少于1200户,新建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8个、“生态美超市”8个,整治重点自然村80个。将“三线三区”划为禁葬区,开展重点区域违建墓地专项整治,实现禁葬区可视范围内看不到墓地、所有“活人墓”全部拆除复绿目标。(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城管执法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区住建局、区民政局)
(十八)加强村庄规划建设。试点开展“小村并大村”改革。统筹推进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分区分类编制村庄规划,完成17个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村庄规划的编制。因地制宜编制村容村貌提升导则,防止大拆大建和盲目用财政资金建门墙亭廊栏。(责任单位: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局)
(十九)持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安全饮水,确保农村集中供水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推动S104杨泗至乌溪段、S206水阳至雁翅段、S341周王至扎门段改造提升,提档升级农村公路87公里,改造危桥22座,建设S207杨华段美丽公路,打造全域美丽公路示范样板,全力争创“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继续实施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定期组织开展住房安全排查,确保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责任单位:区水利局、区交运局、区住建局)
(二十)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实施“区管校聘”改革,按照一定周期和比例在区域内调配校长和教师。加强乡村医疗卫生、医疗保障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农村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力争2023年创建省级卫生乡镇4个以上。加快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和改造提升,推广老年食堂等养老服务。(责任单位:区教体局、区卫健委、区民政局、区医保局)
六、持续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
(二十一)深化农业“标准地”改革。完善农业“标准地”的净地标准、土地流转、招商引资机制,做好净地发包招引工作。推动“标准地”改革试点向农业全产业链延伸,完成“小田变大田”改造4.1万亩。做好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相关工作。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村组探索土地股份合作、整村(组)流转,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61%,300亩左右集中连片适度规模经营达40%。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0家。持续推进探索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体制机制创新试验,总结推广联农带农有效模式。(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
(二十二)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三变”改革成果。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社会资本股份合作,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创办经济实体。推广村居“抱团发展”等模式,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和开展股份分红的村均达120个以上。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机制,加强农村“三资”监管,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农村局)
(二十三)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切实做好宅基地审批管理,完善符合实际的配套政策,多路径探索盘活闲置宅基地、闲置住宅模式。审慎稳妥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
七、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
(二十四)深化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实施基层党建“双创双全”行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健全村民小组长“5+X”动态职责体系,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健全网格事项流转处置机制,依托各级综治中心,推动智慧赋能网格,实现网格管理与民政、医疗、教育、社会稳定、疫情防控等有效衔接。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要求,指导第一批15个“头雁村”和3个“走在前、创示范”行动选点村挖掘本地资源,打造特色党建品牌。持续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逐步形成高等级的农村信用生态环境。(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
(二十五)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坚持“人防+技防”,进一步发挥村民小组长、网格信息员作用,推进“多网合一”,打通乡村治理最后一米。加快推进雪亮乡村建设,布设前端感知设备1024个,织密织牢社会防控体系。持续加强区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实体化、规范化建设,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持续开展区级优秀村、市级示范村创建活动。大力推行“一约四会+X”机制,不断完善基层民主议事机制。持续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继续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育,加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动态管理。(责任单位:区委政法委、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
(二十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继续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丰富乡村文化活动,全年“送戏进万村”不少于194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不少于2328场。推进移风易俗,积极倡导厚养薄葬,婚事简办等文明和谐生态绿色的社会环境。扎实推进家庭文明建设工作,常态化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推进“十星+最美”创建提质增效和“五好家庭”创建等活动,倡导文明生活新风尚。坚决打好乱葬墓地攻坚战,加快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局、区民政局、区妇联)
八、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
(二十七)健全乡村多元投入机制。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持续加大财政资金保障力度,全力支持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成立乡村振兴投资公司。围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农业绿色发展”“生态保护和修复”等重点领域,加大项目谋划、申报,积极争取更多资金支持。(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国资委>、区农业农村局)
(二十八)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大国农匠”的培养。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组织引导科技、农业、教育、医疗等领域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优化师资力量和实训教学,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200人,逐步将“懂农业、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培养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工商联、区人社局、区农业农村局)
(二十九)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不动摇,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严格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要求,压实各级党组织乡村振兴的主体责任,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障。(责任单位:区委农办)
© 2024宣州区人民政府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宣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维电话:(0563)3027267 传真:(0563)3023029
举报电话:(0563)3027267
皖ICP备05004400号-1 网站标识码:3418020037 皖公安备案 34180202000313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