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区政府>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索引号: 113417030032497338/202301-00037 组配分类: 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发布机构: 宣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关于宣州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文号:
生成日期: 2023-01-11 发布日期: 2023-01-11
索引号: 113417030032497338/202301-00037
组配分类: 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发布机构: 宣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关于宣州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文号:
生成日期: 2023-01-11
发布日期: 2023-01-11
关于宣州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3-01-11 11:24 来源:宣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关于宣州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3年1月5日在宣州区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宣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许开国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一改两为五做到”和市委“打造新高地、争当排头兵”部署要求,坚持“三个聚焦”[1],坚定不移抓项目、保稳定、改作风,统筹抓好疫情精准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克服外部环境和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连续三年入选中国城市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稳中育新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


济发展水平。

2022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预计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计划目标

预计完成

地区生产总值

增长9.5%左右

增长3.5%

固定资产投资

增长12%以上

增长10%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增长7%以上

增长5%

规上工业增加值

增长11%以上

增长5%左右

服务业增加值

增长9%左右

增长1.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增长8.5%以上

增长3%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幅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增幅高于经济发展水平

增幅高于经济发展水平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控制在市定目标以内

 

未控制在市定目标以内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

控制在市定目标以内

 

控制在市定目标以内

 

2022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取得以下成效:

(一)坚持稳字当头保增长,经济发展显韧性

工业运行克难求进。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突破400家,亿元以上产值企业85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左右。主导产业顺势发展,宣州区汽车零部件行业协会碳酸钙新材料行业协会相继成立,“3+2”产业[2]产值突破458亿元、增长23.8%。传统产业层次提升,技改投资增长15%;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战新产业产值增长20%。聚焦培育专精特新,晶瑞新材料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亨泰、美乐柯获评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立讯入选省级智能工厂,美诺华、博瑞特热能、爱瑞德获评省级数字化车间,博瑞特热能、茶之源获批首台套评定,立讯、美乐柯获评省级工业设计中心,亨泰获评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服务业负重前行。预计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8%,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31%以上。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9家,正德、华勤等规上服务业企业迎难而上,营收保持增长态势。消费逐步回暖,协同开展3次“皖美消费乐享宣城”促消费活动,主办“清凉一夏·乐享宣州”系列促消费活动,突出汽车、家电、餐饮等消费领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加大限上企业培育力度,新增限上商贸单位40家、电商经营主体573个。文旅产业亮点频出,凤凰城美食街入选全省特色美食体验街区,水东古镇文化街区成功入选“长三角文化产业投资十大创新案例”。连续三年获评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

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全面落实粮食安全主体责任,新增耕地2093亩,找回流失耕地4957亩,建成高标准农田5万亩粮食生产“十九连丰”总产量50万吨以上。畜禽、水产、果蔬等产业提档升级,示范推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26万亩。“两强一增”[3]成效明显,科技特派员服务行政村全覆盖建成华卫集团家禽产业互联网平台,新增省级数字农业工厂1个,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2.3%。乡村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更加紧密,获批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成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2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100亿元。投入财政衔接资金1.2亿元,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深化项目建设挖潜力,投资支撑强基础

投资质效稳步提升。聚焦“3+2”产业发展规划和招商图谱,加大项目招引力度,拓宽招商渠道,灵活应用“云招商”、中介招商、产业集群招商、行业商协会招商等方式,成功举办2022中国卫浴五金产业发展论坛。全年新签约5000万元以上项目141个、5亿元以上项目招引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实际利用省外资金205亿元,传化化学成功签约落户,实现50亿级制造业项目零突破,成功入选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项目谋划做深做实,成立副科级项目储备中心,全年在库前期推进阶段项目622个,总投资3909亿元。紧盯政策方向,累计对上争取资金超15亿元。项目建设提质提速,海洋卫浴、立讯精密三期、钜实钢构等110个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特种管阀产业园、晶智新能源等60个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其中项目投资增长超30%。

园区平台强势赋能。省级园区“火车头”“主战场”作用充分发挥,宣城高新区、宣州经开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区比重2/3以上。宣城高新区平台基础设施显著提升,宣城综保区起步区、新能源科技产业园等项目进展顺利,城北新天地、科创中心建成运行。宣州经开区旧貌焕新颜,邻里中心一期、光明大道白改黑等项目竣工,高山路加快建设,绿色智造产业园一期建成运营。水阳、孙埠、寒亭、洪林等重点平台全面发力,特色产业质效齐升。高新区上元地产、文昌小微园等小微企业园建设顺利推进。

区域协作不断深化。加速推动高淳-宣州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创建高标准建设苏皖(宣州·高淳)产业合作园,长三角一体化苏皖毗邻合作区项目列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备选清单湾沚-宣州同城化建设步伐加速推进,积极谋划宣州-宁国一体化发展。宁宣高速高淳至宣城段皖苏“两山公路”建成通车。巷口桥物流基地海铁联运突破万箱。外向型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实现进出口总额增长10%,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60%,加华广告展示器材项目成功参加2022年世界制造业大会现场签约仪式。

(三)加快改革创新育新能,发展环境增活力

重点改革深入推进。以数字化手段推进“一件事”[4]集成改革,“一朵云[5]、一张网[6]”加快建设,92%宣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事项实现“就近可办、一网通办”。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建立可视化工业企业亩产“数字地图”,清理批而未供、闲置和工业低效土地4232亩,腾退闲置厂房22.5万平米。持续推进开发区标准地[7]改革农村“三变”改革[8]持续深化。全区股改分红村46个,经济强村90个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深化“模拟审批+告知承诺制”[9]改革,42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项目审批全面提速。“证照分离”改革深入实施,新增市场主体9565户。惠企政策一诺千金,兑现涉企政策奖补资金7914万元,缓税退税超7.7亿元项目服务质效提升,在全市率先成立项目帮办中心,完善项目前期要素保障,优化网上中介超市运行模式,创新项目备案申请报告“政府买单、企业免单”模式。开展百名科长民主考评。推广“免申即享”[10]惠企模式,兑现惠企奖补资金1098万元。

创新驱动提速发展。创新主体不断壮大,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4家、总数首次突破10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99家。加强创新载体建设,获评省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企业博士后工作站1个。省重点研发项目2个,省揭榜挂帅项目1个。惠科生物科技孵化器正式开园。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4.6%。博瑞特热能“天然气低氮燃烧高效换热节能减碳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突出贡献奖等多项荣誉。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18%,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44亿元。

(四)致力城乡融合优生态,宣州面貌焕新颜

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市区一体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检。改造提升老旧小区22个,惠及户数3276户。住宅小区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便民停车行动有序推进。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五大示范片区[11]建设新建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5个,完成自然村整治62个,新建“生态美超市”5个,改厕1500户,朱桥乡浑水村获批省“一村一品”[12]示范村。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宣泾高速(宣州段)有序推进,宣广高速、芜宣高速(宣州段)改扩建工程顺利启动。G329孙埠至大汪村段一级公路开工建设,S453高乌路、S341峄宝路(二期)改建完工。文溪路文昌至高桥段、古泉镇振兴路建成美丽乡村公路,成为乡村旅游新的“打卡点”。天成桥建成通车,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93公里。稳妥推进轨道交通,宣绩高铁、宁宣高铁持续推进。港口湾水库灌区、水阳江中游治理等工程建设全力加速。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优良天数比例全省前列。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千吨万人”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达标率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序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土壤污染风险有效管控。治理废弃矿山14个。扎实开展节能审查,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并网50兆瓦以上。省能源重点投资项目全部落实配储任务,风光储项目数量、装机容量、种类均为全市第一,新能源发电量占全市比重达86.3%。

(五)积极抓好民生强保障,社会事业暖民心

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全面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疫情精准防控能力持续提升。投入民生事业55.2亿元,全面完成省定民生实事,十项暖民心行动年度任务圆满交卷,就业促进、文明菜市等民生项目加快实施,打造“三公里”就业服务圈主城区全覆盖,全区城镇新增实名制就业1.1万人。积极稳妥推进社保扩面兜底,纵深推进全民参保,基本医疗保险精准扩面。

社会事业发展优质高效。教育特色持续彰显,学前教育扩面提质,完成7所中心城区和2所乡镇幼儿园民转公新建公办园2所市十一小宛陵湖校区、市六中新港校区建成招生,开工建设中小学3所宣城市高级技工学校新校区启动建设。健康宣州建设不断深入,市中心医院内科病房综合楼、高新区医院加快推进;获批“长三角名医工作室”4家。养老服务日趋完善,团山社区创成国家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区社会福利院迁址重建加快推进。

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全力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重点领域风险平稳可控。深化“法治宣州”建设,扎实开展“八五”普法。常态化机制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圆满完成重大活动重要节点安保维稳工作。推深做实信访工作机制,加快推进信访事项化解。持续筑牢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防线。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市区一体获评省级双拥模范城,民族宗教、防震减灾、史志档案、国防动员、全民国防教育等工作不断加强,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作用有效发挥,红十字、工商联、对台、外事、供销、老龄、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全面发展

过去年,我区在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疫情规模性反弹叠加的重重压力下,经济发展保持修复增长,社会大局稳定向好。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依然突出,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部分指标未能实现年初确定的增长目标,这些指标也充分暴露出我区经济发展上的短板。一是稳增长基础不牢,面对内外部冲击承压能力还需加强,经济增长恢复速度有待提升。二是产业结构不优,工业、服务业支撑不足,装备制造、建材等产业转型缓慢,新兴产业尚未做大做强。三是有效需求不足,民间投资增长乏力,批零住餐等消费领域回暖态势不明显,商品房销售降幅过大。

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三个聚焦”全面深化之年,国内发展环境总体稳定,发展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来自于外部环境因素变化,我区将坚定围绕“三个聚焦”,进一步增强内生动力,确保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态势。

从宏观环境看,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稳增长或促增长将被迅速地提高到更重要的地位。中央工作会议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提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当前宏观政策落地的效果日益显现,防疫政策趋向优化,市场预期开始改善,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持续落实,2023年我区将迎来一个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

从我区实际看,固投方面,2023年汤村水库、G329、刺山矿、传化化学、翔楼新材料、美诺华二期、钜实钢构等一批重大项目将相继开工纳统,同时,中煤宣城电厂三期、南漪湖清淤实验工程、高铁站片区城市更新等市级重大项目也将开工建设,推动有效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一产方面,我区一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以来总体稳定,2022年二季度以来我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逐步回升,按照“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工作定位,国家将继续加大支农投入,强化项目统筹整合,这也为一产发展注入动力。二产上,2022年新增20家规上工业企业,立讯三期等大项目达产,2022年二产总体保持低位增长,2023年必将实现反弹。三产上,从新增企业数看,2022年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9家,限上商贸单位40家,无论数量还是成长性,都将为服务业带来不少增长点。

综合分析发展环境和发展预期,初步建议202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达到市平均水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以上;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以上;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5%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同步;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控制在市定目标以内。

围绕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建议做好以下五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推动有效投资再提速

全面打响项目建设会战年。坚持“以项目论英雄”导向,构建立体推进项目谋划工作格局,推行“1+N+X”项目谋划协作机制[13],完善“四张清单”[14]围绕政策导向,新谋划储备项目100个以上,达可研程度30个以上,确保谋划项目“对路子、上规划、进盘子”。推动“谋划转前期”,完成汤村水库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切实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完善小单元、大密度”联系调度,实行区四大班子领导带头联系园区制度,推动洛克新材料、美诺华二期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中广核、南铝创佳等项目投产达效。确保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新开工110个,竣工投产90个以上。

创新推动项目招引。谋定招引方向,推深做实“产业链”招商,进一步探索“一个产业集群、一个工作专班、一个专家团队、一支产业基金”发展模式,紧盯头部企业,积极推进“产业+基金”招商模式,“重资本轻资产”转变。优化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整合招商资源力量,力争新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150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2个以上,实际利用省外资金超220亿元,50亿元以上项目招引实现再突破。

精准抓好项目保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项目转,统筹安排新增或增减挂钩[15]指标,对新增项目用地应保尽保。加大批而未供、闲置和工业低效土地处置,力争盘活存量建设用地2500亩,审慎稳妥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全面推进开发园区“标准地”出让,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把准中央预算内、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专项债等政策方向,积极向上争资,全年向上争资增长15%左右。

(二)以产业升级为基础,推动经济增长再提质

着力做大实体经济。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0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聚焦培大育强,培育专精特新企业4家、“冠军”企业1家、“小巨人”企业1家。认定省级以上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2家以上。推动工业经济结构升级,提升壮大“3+2”产业体系力争总产值突破550亿元,精细化工、智能制造、碳酸钙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分别超120亿元、130亿元、80亿元。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扎实推进技改升级,推动企业绿色化转型,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0%。加快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确保战新产业产值增长2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

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聚焦服务业重点行业和领域,完善入规企业培育库,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5家。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升级,持续开展多样化促消费活动,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进便民生活圈建设培育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休闲旅游街区,实施文旅发展“六项工程”[16],开展水东大景区大会战,开工建设水东古镇EOD项目拉动内需增长。补齐生产性服务业短板和弱项,着力培育冷链物流、检验检测等重点领域项目;强化两业融合,打造一批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柔性化定制新业态新模式项目

推进高水平乡村振兴。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以提高亩均产出为导向,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30万亩以上,产量50万吨以上,建设高标准农田3.5万亩。大力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和促进农民增收行动,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4%,培育“皖美农品”产品品牌4个。持续推动宣州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新增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示范基地2个。全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8%以上,积极争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创新谋划乡村振兴衔接补助资金特色产业等各类项目,确保产业类项目占比不低于60%。

(三)以开放创新为引擎,推动发展动能再提级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聚焦科技型企业提质扩量,全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家以上,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2%以上。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新增省级创新平台2家。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解决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实施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50项以上。强化科技创新政策供给,发挥“科技贷”、科技创新券引导作用,实现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0件以上。推动更加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深化“政聘企培”[17],汇聚更大人才力量。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统筹推进“数字宣州”建设推进群众、企业全生命周期和部门间“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打造主题式、套餐式宣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事项20个以上,宣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网办率99%以上。打造中介超市3.0版。建立投资项目审批“一口进出、多评合一[18]”工作机制,努力实现只编一本报告,只评一次报告,编制审批服务事项清单,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多45天”,重大项目拿地即开工。新增市场主体9600家以上。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增长15%以上巩固提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效。

打好区域合作组合拳。全力保障长三角中心会客厅建设。持续巩固深化宣州与高淳合作成果,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苏皖毗邻合作区项目建设,稳步建设苏皖(宣州·高淳)产业合作园。推动湾沚-宣州同城化建设,鼓励宣城高新区与新芜经开区共同探索联合招商,推动产业错位发展。强化互联互通,加快国际物流产业园建设,深化“宣城国际陆港-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市区一体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力争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10%,进出口总额增长12%。

(四)以融合发展为路径,推动城乡环境再提升

注重城乡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中心城区建设品质,实施56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提升住宅小区管理水平。加快推进文明菜市行动,完成整治、改造提升农贸市场16家。加强垃圾分类长效管理,规范建筑垃圾统一收运,环卫机械化作业率86%以上。分类施策打造农村人居环境示范亮点,高标准推进五大示范片区建设,完成改厕1200户,建设省级中心村8个,“生态美超市”8个,新增清洁村庄80个,努力打造宜居宜业新农村建设样板。组织编制宣州区各乡镇、街道、园区城镇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统筹安排商业、住宅、旅游、娱乐、工业、康养等具备开发性质的项目建设时序。

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保障宣绩高铁、宣泾高速、G50、G5011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G329孙埠至大汪村一级公路改建工程建设,完成S207杨柳至溪口段美丽公路建设,S104杨泗至乌溪段、S206水阳至雁翅段及S341周王至扎门段道路改造升级,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87公里,危桥改造22座。积极对接协调宁宣高铁开工前期各项工作,完成宁宣高铁宣州站工程设计。持续推进港口湾水库灌区工程、水阳江中游防洪治理项目

强化生态绿色发展。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行动,协同推进PM2.5和臭氧“双控双减”,空气优良率稳定在90%以上。织牢水污染防治网,确保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持续加强土壤污染防治谋划制定“双碳”行动方案,严格审批新增“两高”项目。加快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重点建设洪林、寒亭两个“零碳智慧园区”。全面推进存量和新建能源重点项目,能源领域项目投资额20亿元以上。

(五)以共享发展为根本,推动民生福祉再提标

持续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能力,积极稳妥优化调整防控措施。全面落实企业稳就业保用工,实现城镇新增实名制就业1万人以上。探索落实适应新型就业形态的参保办法,确保基本医疗、养老保险愿保尽保、应保尽保。着力构建多层次养老体系,推进适老化改造,率先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工作;建立老年人助餐项目帮扶资金,进一步提高老年助餐服务标准。

加快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全面优化教育资源合理布局,实施学校建设大会战,新建公办幼儿园3所、开园招生3所,

加快市二小改扩建,宣城一二六学校、市五小南市路校区、高新区小学建成招生。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品质,加快市中心医院内科病房综合楼、高新区医院建设进度,推动城区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标升级,加快7所乡镇卫生院提档升级。推进宣州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进程,在全区弘扬“崇尚学习、热爱工作、务实高效、大气谦和、追求卓越”工作导向

统筹发展与安全。紧盯政府债务、金融等重点领域,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加强价格稳控、预期引导。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切实保障能源安全。全力推动平安宣州、法治宣州建设提质增效,加快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档升级,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不断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深入开展安全生产行动,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同时,加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建设,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开展双拥共建,市区一体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支持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扎实做好民族宗教、史志档案、外事侨务、对台、供销、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各位代表,做好2023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将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在区政协的关心爱护下,坚持“三个聚焦”确保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努力在全市高质量发展中争当标杆、争做贡献


关于宣州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名词解释

 

1.【三个聚焦】指中共宣州区委十四届五次全会通过的《中共宣城市宣州区委关于坚持“三个聚焦”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中,明确的区委、区政府聚焦项目建设、聚焦社会稳定、聚焦作风建设工作思路。

2.【“3+2”产业】指精细化工、智能装备制造、碳酸钙新材料3个主导产业,绿色食品、家居卫浴2个特色产业。   

3.【两强一增】指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

4.【一件事】指将多个部门相关联的“单项事”整合为企业和群众视角的“一件事”,推行集成化办理,大幅减少办事环节、申请材料、办理时间和跑动次数。

5.【一朵云】指构建一个区级政务云平台,统一为各部门提供计算、存储、网络及安全等各类云计算基础设施资源、相关软件和服务,承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业务信息系统和数据,满足跨部门业务协同、数据共享与交换等需求。

6.【一张网】指建设全区电子政务外网“一张网”,形成架构统一、运行高效、安全可靠、弹性调度的新型电子政务外网网络体系,为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的网络互通、数据共享、应用协同提供支撑。

7.【标准地】指在完成相关区域评估基础上,带着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容积率、单位能耗标准、单位排放标准、亩均税收等至少五项基本指标出让的建设用地。

8.“三变”改革】指在土地公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前提下,开展“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9.【模拟审批+告知承诺制】指对符合准入条件的项目,在完善核心要件,完成告知承诺手续,经涉审部门联合审查后,出具模拟审批意见,待土地出让(划拨)手续完成后,各审批职能部门将模拟审批转为正式审批。

10.【免申即享】指主管部门通过优化服务、信息共享等方式,比对筛选出符合惠企政策条件的企业,无需报送申报材料即可享受惠企政策资金。

11.【乡村振兴五大示范片区】指山水杨柳·烟羽小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田园小镇·四美洪林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味美天下·蟹逅水阳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古埠粮仓·枣来水东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皖苏边界·蟹香狸桥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12.【一村一品】指以村为基本单位,通过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至少一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或产业。

13.1+N+X】“1”指区项目储备中心;“N”指区直有关单位;“X”指各乡镇、街道、园区。

14.【四张清单】指建设项目清单、重点工程项目清单、专项债券项目清单、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清单。

15.【增减挂钩】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简称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

16.【六项工程】指在文旅产业发展中项目建设提速工程、旅游产品提质工程、产业融合提升工程、乡村旅游提档工程、宣传营销提效工程、旅游服务提优工程。

17.【政聘企培】指在服务工业发展一线的事业单位统筹预留一定数量编制,面向省内“双一流”高校公开引进专业人才,派驻企业培养使用。

18.【多评合一】指为便于申请人办理相关许可审批,在法律框架内尽可能把多个评价报告合编为一个,一次性编制完成,并组织专家一次性评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