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宣州区商务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宣州区商务局> 政策法规> 部门文件
索引号: 11341703865413420/202210-00011 组配分类: 部门文件
发布机构: 宣州区商务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宣州区“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文号:
生成日期: 2022-10-17 发布日期: 2022-10-17
索引号: 11341703865413420/202210-00011
组配分类: 部门文件
发布机构: 宣州区商务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宣州区“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文号:
生成日期: 2022-10-17
发布日期: 2022-10-17
宣州区“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2-10-17 10:55 来源:宣州区商务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目录

一、十三五发展回顾 1

() 发展成就 1

1、服务经济支撑作用愈加明显 1

2、生活性服务业向多元化升级 3

3、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转型 4

4、文化旅游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6

5、金融地产健康发展带动力强 7

6、载体建设更新升级同步展开 9

() 发展问题 11

二、十四五发展环境 13

() 宏观环境 13

() 区域战略 15

() 技术业态 16

() 挑战机遇 17

1十四五期间面临挑战 17

2十四五期间面临机遇 18

三、十四五思路目标 20

() 指导思想 20

() 发展路径 20

() 定位目标 22

() 空间布局 24

四、十四五产业指引 25

() 做高做强优势产业 25

1、现代商贸 25

2、智慧物流 27

3、文化旅游 29

4、健康养老 31

() 做优做大重点产业 33

1、金融保险 33

2、商务服务 34

3、双创服务 36

() 做新做亮潜力产业 37

1、数字经济 37

2、教育培训 39

3、社区服务 40

五、十四五服务业载体 41

() 宣城综合保税区 42

1、载体定位 42

2、产业功能 42

3、主要任务 42

() 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 44

1、载体定位 44

2、产业功能 44

3、主要任务 44

() 宛溪河水系经济带 45

1、载体定位 45

2、产业功能 46

3、主要任务 46

() 市区大型商圈 47

1、载体定位 47

2、产业功能 48

3、主要任务 48

() 高铁商圈 49

1、载体定位 49

2、产业功能 49

3、主要任务 49

() 重点特色乡镇 50

1、洪林虾客小镇 50

2、水东慢生活甜蜜小镇 51

3、狸桥产城融合智慧小镇 51

4、水阳时尚休闲小镇 52

5、寒亭卫浴特色小镇 52

6、孙埠泛家居特色小镇 52

六、十四五发展举措 53

() 加强开放合作力度 53

() 深入拓展消费市场 55

() 加快楼宇经济发展 56

() 促进平台经济发展 57

() 提升企业综合实力 58

() 推动服务业融合发展 59

() 强化服务业品牌塑造 61

() 促进招商质量提高 62

七、十四五保障措施 63

() 优化体制机制 63

() 提升营商环境 64

() 强化要素保障 65

() 扩大人才供应 65

() 落实监测考核 66

附表:十四五重点项目 67

 


宣州区“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一、“十三五”发展回顾

(一) 发展成就

1、服务经济支撑作用愈加明显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实力领先全市。2020年,宣州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20.2亿元,位居宣城各市县区之首,“十三五”年均增速达11.1%;区属服务业增加值为167.4亿元,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年均增速达15%。与2015年相比,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44.8%提高到50.5%,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近三分之二,对于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0年达到207.3亿元,虽受疫情影响未能完成“十三五”目标,但仍保持在全市首位。

表1. 2020年宣城市各区县服务业增加值情况

地区

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排名

增速

排名

宣城

687.3

-

2.1%

-

宣州

220.2

1

2.0%

4

郎溪

66.6

4

2.5%

2

广德

146.1

2

2.5%

2

泾县

59.8

5

3.7%

1

绩溪

34.5

6

0.4%

7

旌德

24.1

7

2.0%

4

宁国

136.0

3

1.5%

6

表2. “十三五”服务业指标完成情况

时间

指标

基期值

完成值

目标值

完成度(%)

2015年

2020

2020

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119.6

220.2

 

 

年均增速(%)

11

11.1

 

 

区属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83.3

167.4

124

135

年均增速(%)

-

15

10

150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44.8

50.5

42

完成

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69.4

139.94

 

 

年均增速(%)

-11.7

-3.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60.4

207.3

258

80.3

年均增速(%)

16

5.3

10

未完成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主城特色愈加鲜明。“十三五”期间,宣州全力实施流通转型和消费升级行动,全面对接沪苏浙、大力拓展对外合作,提升自主品牌综合竞争力,促进互联网经济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虽然批发与零售业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两大传统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仍然最高;但房地产业、金融业等新兴产业发展较为迅速,增加值占比分别由2015年的6.1%、8.8%升至2020年的13%、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以及教育业培育力度继续加大,作为中心城区的服务业发展特征更加鲜明。


2、生活性服务业向多元化升级

现代商贸进一步丰富居民物质文化消费需求。“十三五”期间,宣州围绕“一核四区两带”城市商业发展规划,积极推进特色商业街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服务品质,万达广场、银通国际、国购广场、府山广场等集零售、餐饮、休闲、娱乐等多业态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体,为满足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精细化、高品质的生活需求、全面提升现代商贸发展质量和效益贡献积极力量。2020年末全区限额以上单位203家,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3亿元,增长1.6%;全区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约为47.5%,为推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图2. 2015-2020年宣州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

健康与养老服务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大力培育中医药健康服务等特色产业,宣州鼓励仁杰医院、中医院等民营医院规范化发展。完善老龄健康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积极开展健康小镇的创建工作,培育水东亲心谷旅游健康小镇、洪林镇现代农业健康小镇等“宣州健康品牌”,打造宣州区中国官塘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宣州区安徽南漪湖昆山生态旅游度假项目,推进国际疗养中心、老年公寓建设,进一步促进医疗健康、养老服务等业态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

3、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转型

电子商务品牌化集聚发展程度不断加深。加大“电商宣州”建设力度,鼓励本土特色产品线上销售,推动电子商务集聚发展。“十三五”期间,通过成立宣州区电子商务协会、宣州区淘宝服务中心,加强“宣州区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建立“亿家康”、“乐村淘”、“龙武商城”等县域网络平台,巩固提升全区17个乡镇的167个村级电商服务站,实现全区农村电商全覆盖。2019年,继续加强电商企业培育、扩大电商销售总量、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工作,实现农村网络销售额12.03亿元、农产品网销额4亿元,新增县域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数(工商注册数)168家。宣州区福定山庄特种养殖有限公司获评“2019中国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狸桥镇金凤村综合服务点获评“2019安徽农村电商优秀案例”,狸桥社区、溪口社区、狸桥镇等成功申报省级示范村、示范镇。2020年,洪林社区、洪林镇镇等成功申报省级示范村、示范镇。

贸易服务对外开放取得积极进展。积极利用“互联网+外贸”新模式,重点挖掘有出口业绩企业潜力、注重对新企业的培育,成立“宣州区外经贸综合发展服务平台”,为宣州区中小企业传统外贸进出口通关退税、物流、保险、融资等提供一站式便利化的综合服务,积极推动外向型企业扩大出口。2019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3690万美元,增速为17.8%,全区进出口企业105户,主要集中卫浴及纺织服装业;进口总值占进出口总额比重仅为7.4%,进口业务开展程度明显低于出口。鼓励企业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博亚竹木、世纪照明等企业已分别在柬埔寨、尼日利亚等地投资建厂。依托“广交会”“世界制造业大会”“投洽会”“进博会”等大型展会活动引入境外资金投资,2020年实际利用外资16373万美元、增幅为7.2%;外资增量进一步扩大,居全市第四位。


4、文化旅游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产业竞争力持续增强。2020年全区共接待游客625.8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3.9亿元;文化旅游逐步发展成为宣州区新兴活力产业,产业竞争力逐步增强、综合效益日益提高。目前,区内已有宣城市振宣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等国有企业1家,扬子鳄景区等A级景区6家(含敬亭山),敬亭山度假村等星级宾馆3家,以及宣城市国购影视文化管理有限公司等规上文化企业10家,重点企业、载体建设成效明显。


时间

指标

基期值

“十三五”时期

实际实现值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

2020

接待总人次(万人次)

580.14

688.32

835.2

981.28

1119.7

625.87

同比增幅

 

18.65%

21.34%

17.49%

14.11%

-44.1%

旅游总收入(亿元

42.01

49.42

63.76

75.86

91.25

43.9

同比增幅

 

17.64%

29.02%

18.98%

20.28%

-51.86%

示范区建设强力推进。全面支持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注重规划引领,在《宣州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基础上,分别编制了养贤乡、孙埠镇、吕辉村等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区-镇-村”三级全域旅游规划体系初步形成。完善功能配套,构建“快进、快联”交通网络,建成宣州区(水东)游客集散中心,优化提供游客集散中心咨询、会展、智能体验等旅游功能,以及停车场、旅游标识牌、旅游厕所等配套设施。实施依法治旅,扎实开展“质量月”宣传活动,实现区内A级景区、星级饭店诚信菜单全覆盖,官塘湖景区、龙泉洞景区申创“省级质量服务标杆单位”,全面提升景区服务质量。推动多元申创,积极响应安徽省全域旅游四级联建,加大力度申创A级景区、特色旅游名镇、特色旅游村、休闲旅游示范点、星级农家乐,增强乡村旅游发展实力。

文旅项目品质化打造见成效。“皖南川藏线”、水东大景区、亲心谷、昆山湖、水东山岳旅游项目等重大文旅项目稳步推进,进一步拓展水东宗村世外桃源等潜在项目。开展旅游景区品质提升行动,官塘湖、龙泉洞创成国家4A级景区,水东镇前进村、祁梅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水东镇被评为中国慢生活休闲体验镇、成功加入G60科创走廊乡村旅游联盟,狸桥镇、溪口镇入选省级避暑旅游目的地。推动寒亭卫浴桃花节、洪林虾稻丰收节、朱桥摇橹文化旅游节、水阳马拉松等一批节庆赛事活动打响品牌,新媒体营销取得新突破。

跨区域旅游合作继续深化。立足长三角客源地开发宣州旅游精品线路,制作全域全景手绘地图,印制手绘明信片,评选“宣州新十景”;借助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安徽卫视等主流媒体推介宣州优质旅游资源,在沪苏浙重点城市的交通枢纽节点投放旅游宣传广告,组织旅游商品企业、非遗企业参加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义乌)、乌镇文化戏剧节等各类展销推介会,在促进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同时,积极开展长三角区域文旅市场互推、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区域联动营销,邀请安徽旅游长三角深度营销中心实地踩线,持续扩大宣州文旅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到更多游客和市场主体关注宣州发展。

5、金融地产健康发展带动力强

金融服务持续优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十三五”期间,积极培引银行、证券、保险等区域性总部和创新金融机构,引导金融机构持续扩大实体经济信贷投放,2020年,人民币存款余额793.7亿元。探索试行科技创新券制度,推行知识产权质押和科技保险贷款,金融与科技融合程度不断加强,金融服务业增加值由2015年的10.5亿元增至2020年的26.44亿元,为全区乃至全市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房地产业优势明显引领服务经济增长。“十三五”期间,宣州区不断完善房地产发展模式,大力推动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等业务发展,进一步培引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房地产各类企业由69家升至82家。房地产业增加值由2015年的7.3亿元升为2020年的28.4亿元。2020年,房屋销售面积达165.3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为93.3亿元,均在全市排名首位。202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92.8亿元,同比增长8.8%,有力支撑了服务经济发展。

表4. 宣城市各区县202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

区域

房地产开发投资(万元)

增速

宣州区

927591

14.2%

郎溪县

286957

8.8%

广德市

539071

7.1%

泾县

217118

-3.3%

绩溪县

115504

-2.6%

旌德县

84410

-3.7%

宁国市

467977

20.3%

6、载体建设更新升级同步展开

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助力品牌跃升。宣州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卫浴产品)于2019年成功通过商务部认定,给予卫生洁具企业开拓市场、转型升级、创建品牌、物流运输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目前已汇聚卫生洁具及其配套企业5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家,以淋浴花洒、淋浴房、淋浴屏等卫生洁具产品为优势,通过老旧能耗高产品逐渐淘汰、高新技术集成新产品的更新替代,基本实现了高端产品完全依赖进口到优秀国产品牌、优秀产品不断涌现的转变,产品主要出口欧洲、非洲、北美洲、中东、亚洲等地区。

商业商圈与特色商业街提升城市商务服务发展格局。宣城万达广场、国购广场、府山广场等大型城市综合体带动消费市场购销两旺,推动“一核四区”城市商贸圈建设,逐步形成以商务主城核心区、商务副中心为特色的商务服务格局,有效提升城市品质。打造春归路步行街等特色商业街,和国购中心连成一片,优化提供餐饮、服饰、娱乐等服务。

商贸批发市场转型升级有序推进。以批发零售为主要功能的九州市场位于市中心,距离宛溪河和高铁站较近,河道景区特色及交通优势明显,目前逐步进入产业规划、拆迁转型阶段。原宣州农贸市场正在拆迁建设过程中,未来将作为永辉超市城市综合体,进一步满足居民日益丰富多元的消费需求。水阳水产品综合市场建设加快推进,拟打造鱼类交易区、特种名优水产品交易区、螃蟹交易区、鱼需用品交易区、商务中心及商业和住宅区七大功能区,建成后将形成水产品2.1万吨的年交易量。大力支持宣州电子商务产业园扩展规模、提升能级,区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中心通过省级验收。推动洪林省级特色电商小镇的培育和创建,目前签约入驻企业12家,聚焦优质农特产品的生产加工、远程展示、线上线下引流和销售以及优质农特品牌打造。

多元化载体建设带动物流新业态培育。积极鼓励快递、物流、批发等业态“退城进园”,大力引培3A级以上现代物流企业。促进巷口桥铁路物流中心主体完工、正式确定宣城综合保税区在宣城高新区选址。建立完善公共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推动宣城市姚湾散货码头、水阳镇光明散货物流码头、北山物流综合码头建设,加快水阳江宣州综合码头投入运营,逐步实现铁路货场、水运码头、空港物流与园区的互联互通,最终建成具有区域性影响的物流中心,带动港航物流、智慧物流等物流新业态的健康发展。

各类孵化器加快建设力促创新创业发展。“十三五”期间,宣州区着力提升重点载体科技服务水平,创新创业发展特色逐步显现。托宣城高新区,宣州科创中心创成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现有孵化企业53家、毕业企业22家;通过设立孵化专项资金、建立创业导师工作机制等方式,为入孵企业提供创业咨询、辅导和技术、管理、市场、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服务,同时结合宣州文房四宝之乡的文化内涵,加快电子网站运营、新媒体、直播、文化宣传等文化产业相关企业集聚,促进宣州文化产业集聚品牌做大做强。全力打造慧科生物技术专业孵化器,汇聚0563创客街和智谷产业园两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借助宣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建设发展契机,初步建成国家级“星创天地”,不断增强科技创业孵化及科技培训实力目前在孵企业或创业团队10家、入驻初创小微企业17家。

(二) 发展问题

发展体量不大、层级不高。国内贸易虽在宣城市内表现不俗,但发展程度、规模仍然不及庐阳区、瑶海区、吴兴区等长三角百强区县;由于多数企业进出口总量较少,进出口总额百万以上企业占比不足三分之一,企业进口业务比重不大,宣州对外贸易体量、增速距市内郎溪、广德、宁国等县市仍有一定差距,2019年进出口总额居全市第4位,增幅仅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区服务业以传统产业为主,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虽略有降低,但占比相对较大;港航物流、城市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发展程度较低、规模偏小,供应链服务水平不足、集聚效应有待增强。

表5. 周边百强市区县2020年国内贸易情况

区域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增速

宣州区

207.3

1.6%

庐阳区

795.5

1.4%

瑶海区

428.4

0.6%

吴兴区

350(估)

-6.1%

广德市

131.6

 

2.3%

宁国市

106.3

 

3.0%

表6. 宣城市各区县2019年对外贸易情况

区域

进出口总额(万美元)

增速

宣州区

15061

13.2%

郎溪县

34486

5.3%

广德市

55326

8.3%

泾县

4807

-3.5%

绩溪县

12811

19.4%

旌德县

1228

43.6%

宁国市

46303

-14.4%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程度较低,对于工业支撑力度明显不够。工业企业主辅不分,技术中介机构不多,第三方物流起步较晚,金融工具不足,法律、企业管理和财务水平不高,高知识性、技术型服务业基本处于空缺状态。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仅2家,企业总数偏小、经营状态不平稳,如金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原以提供移动互联网服务信息产品及新型电信增值信息服务为主,但由于资金有限、业务下滑、缺乏新的客户源等因素,企业用工成本增加,目前已无法继续经营。

生活性服务业融合创新不足。文化旅游主要发展休闲旅游等细分领域、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升级。农旅融合产品等级不高、特色不鲜明,多以农家乐为主;旅游与文化、工业等产业融合还处在起步期,由于定位目标不明、政策支撑不足等因素影响,融合发展程度不足、多以自发探索为主,高端文化业态较少,工业旅游、研学旅游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红色旅游、休闲旅游、养生旅游等特色旅游发展仍属于初步阶段,特色品牌创新性打造存在一定桎梏。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受民间资本参与较少、专业化技术性人才不够等影响,康复医疗与养老服务、中医药健康服务与养老服务融合创新水平仍待进一步提高。

缺少龙头型项目牵引。虽引入大统华、台客隆、大润发等商超企业、培育6家“安徽老字号”品牌企业,但在管理咨询、会计事务、律师事务、科研、营销策划等高知识性、技术性领域基本没有龙头企业,难以为本地的制造业提供高水平的服务,标杆性项目不足,且缺少带动辐射能力。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基础设施尚需完善、区域影响力较大的旅游项目储备不足、健康服务供给水平不足。

关键发展要素支撑不够。商贸流通专业、技术、管理等高级人力资源积累缓慢、人力层次结构有待升级,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产业高层次、复合型及专业化人才需求较大。市场经营主体面临资金短缺、融资难题,资金使用效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产业提档升级。区内可供利用土地严重缺乏,难以满足新签重大服务业项目用地需求。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挤、公共资源分布不均衡和水平不高等问题也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宣州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区域协同发展水平有待提升。服务业长三角对接合作项目总体偏少、合作层次不高。水东镇虽已加入G60科创走廊乡村旅游联盟,但区域文化旅游资源有机整合程度仍待提高、长三角旅游合作共建仍待推进。宣城市中心医院虽与安医大第一附属医院、杭师大附属医院推动医联体建设,但与长三角地区高端医疗服务产业资源对接合作深度尚需加强。

 

二、“十四五”发展环境

(一) 宏观环境

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巨大,国际商贸发展环境日趋严峻。2018年以来,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等逆全球化趋势越发明显,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反复。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在疫情全球范围爆发,更加重了全球经济的下行压力,客观上阻碍了全球经贸网络体系的连接,对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提出了严峻考验,对于旅游业、零售业、会展业等依托人口流动聚集的服务性行业具有较大的不利影响。

“一带一路”倡议加速施行。共建“一带一路”是我国全面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依托。十四五期间,全球贸易网络和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增强,将进一步加速我国和“一带一路”国家在服务贸易、创新合作等方面的全面合作,增加企业“走出去”的机会,提升商贸流通品牌国际竞争力。

高质量发展战略将长期延续。目前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度发展迈进高质量发展阶段并将长期处于该阶段,经济增长将来源于经济效率的改善、经济结构的转换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将是我国“十四五”期间将长期推进的重要任务,对于服务业而言,网络经济、数字经济以及智慧化经济的新型经济形态将进一步与实体经济进行融合。

城镇化进程不断提升带动消费需求下沉。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化,2019年我国城镇化已达到六成以上,同时,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持续增长,县级市中等收入人群不断增长,将推动消费结构从低端的生存性消费转向中高端的服务性消费,而购物场所和电商的下沉将进一步拓展中高端服务消费的渠道,这将在未来明显提升县级市居民的消费需求和能级。

(二) 区域战略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重大区域协同和示范作用不断深化。“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对于区域产业升级、投资贸易、展会活动及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带来有力推动作用。安徽省作为长三角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影响力,G60科创走廊和苏皖合作示范区的形成,也赋予了宣城对接长三角一体化桥头堡的使命,在产业合作、资源流通、创新协同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战略意义。

省级区域战略加速落地。安徽省突出区域发展联动,统筹推进 “一圈五区”建设,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中国(安徽)自贸区宣城联动创新区谋划建设,保税区、临空产业园等建设加快推进。“十四五”期间,宣城作为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重要节点、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辐射区域,将进一步落实省级区域发展战略,推进重点服务产业发展。

省市级高质量发展战略稳步推进。“十三五”期间,安徽省重点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在此背景下,宣城市积极响应,提出生态立市、创新活市、工业强市、文化名市四大战略,同时提出打造现代产业之城、综合枢纽之城、文化生态之城、平安幸福之城的“四个特色之城”,全面推进市级层面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随着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的进一步落实,省市级发展战略将沿此主线继续深入推进。

科技创新策源地战略将进一步深入。安徽省作为我国中部区域的大省强省之一,被赋予了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的战略使命。十四五期间,省内将在科技创新进一步加大投入,高端科技人才、区域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将进一步提升,一方面需要生产性服务业的平台化支撑,另一方面对于生活性服务业的技术性改造起到促进作用。随着省内交通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十四五”期间,宣城将有机会接受更多针对科创资源流动的区域辐射。

(三) 技术业态

服务产业网络化、智慧化。互联网+服务业已逐渐成为目前服务业的主流,孕育出包括电子商务、远程医疗、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线上娱乐等服务业新模式,在互联网与大数据充分结合发展的基础上,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应用在服务业中也越发普遍。生产性服务业中,工/农业云平台、大数据分析服务等信息服务可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明晰客户需求,助推一二产生产效能;生活性服务业中,人工智能参与大数据分析可精准定位用户画像,全面提升服务精细化程度。可以预见,“十四五”期间,随着信息化相关新基建下沉,宣州区传统服务业和信息技术应用的结合将更上一个台阶。

服务产业定制化、品牌化。随着城镇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以及大数据分析对于用户习惯画像的介入,使传统同一式的服务产业向定制化服务开始转型;同时各类服务业也开始通过地方文化、IP合作、特色宣传等创新创意手段提升品牌化效应,并随着结合互联网模式广泛传播。“十四五”期间,服务产业定制化、品牌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向城镇及农村下沉,宣州区本土的商贸服务业、文旅产业、健康产业可依托本土资源形成区域品牌特色。

服务产业融合化、平台化。一方面,服务产业将进一步与一二产横向融合发展,制造型生产模式将逐渐转变为服务型生产模式,一二产的生产将和后延的服务形成闭环,拓展价值链,类似工业旅游、农家旅游等产业业态融合也是未来服务业与一二产融合发展的主流方向;另一方面,服务业将向着平台化和集成化的方向继续发展,类似中央厨房、新零售等针对产业链的纵向整合将更为普遍。“十四五”期间,宣州区通过推进自身传统服务产业业态融合和平台化集成,可为服务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充分的发展动能。

(四) 挑战机遇

1、“十四五”期间面临挑战

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对于传统服务业的冲击逐渐加强,倒逼服务业转型。“十四五”期间,互联网与服务业将进一步深度融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服务业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深入,各类一二三产融合及深刻定制化的服务业新模式也层出不穷。宣州区目前以传统服务业和商圈经济为主,对比周边市县,在移动网络和互联网宽带用户占比反面均不占优势,“互联网+”服务业态下沉不够,若不把握时间窗口抓紧转型,将在未来面临周边市县新兴服务业的强烈竞争和冲击。

经济下行负担导致服务业转型压力巨大。“十四五”期间,全球经济形势变数巨大,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显著,对于部分对外依存度较高的服务行业而言,需要面对较大的生存发展压力。对比宁国、广德、高淳等周边区域,宣州区整体服务业发展能级一般,在“十四五”期间既要稳定对外对内服务贸易的发展动能,也要推进传统服务业转型和新兴服务业导入,总体面临较大挑战。

营商环境完善、服务业发展要求较高。宣州区作为宣城市的中心城区,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将对于全市营商环境的高质量发展及整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高端化的健康服务、教育服务、文娱服务以及商务会展服务对于吸引重大项目、培植产业资源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而宣州区相比部分江浙先进地区,在服务业的高端化发展上差距较大,整体营商环境提升空间明显,这对宣州区在“十四五”期间服务业的整体提升提出极高的要求。

政策竞争力不足。与浙江吴兴区、安吉县等区县相比,现代物流、商贸服务、电子商务相关领域专项政策出台较少、涉及面不广、执行力不足。吴兴区聚焦重大产业、重点平台及精准服务,出台区服务业三十条政策,加快政策兑现工作;安吉县“十三五”期间已出台《安吉县现代服务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文件,为当地港航物流、现代商贸、电子商务、楼宇经济等特色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相较而言,宣州服务业政策规划多在园区层面,区域范围内的服务业产业规划缺失。

2、“十四五”期间面临机遇

深入对接长三角协同带来发展机遇。“十四五”期间,长三角协同发展将进一步推进,上海、杭州、苏州等重点市区在数字经济服务业、新兴服务业等方面具有极强的先发优势,G60科创走廊的创建和进一步深入合作将为宣州提供长三角地区的先进服务业发展经验、模式,以及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并且“十四五”期间宣州区将进一步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主要城市“1小时交通圈”,着力打造面向长三角区域的皖东南综合交通枢纽,这为长三角区域与宣州的资源对接、要素流动和人流沟通提供了更好的先决条件。

重点发展示范提供服务业提升平台。“十三五”期间,宣州区成功申报全省级商贸服务业发展示范区,卫浴出口基地入选2019年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市区一体共同推进宣城综合保税区创建也已抓紧推进。“十四五”期间,宣州区可利用示范平台建设机遇向省级申报重大项目,争取各类资源,进一步推动跨境电商、特色文旅等服务业新型业态打造和带动性、引领性项目投资。

工业强区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十四五”期间,宣州区将立足“工业强区”战略,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强化园区平台建设,坚持内引外联并重,这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需求,也为创新成果转化、检验检测、科技金融、工业会展、数字平台等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发展机会。

消费环境提升带动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动能。近年来,宣城市及宣州区城镇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居民对品质生活的追求将在“十四五”时期形成跃升,消费结构将进一步改变,为生活性服务业高值化转型提供了一定需求,为重点服务业向新业态转型提供了一定机遇。

 

三、“十四五”思路目标

(一)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抢抓“一带一路”和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机遇,以高起点建设现代化枢纽城市为目标,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以突破当前发展瓶颈的体制机制创新为落脚点,创新驱动、融合发展,重点突破、补齐短板,以载体建设、品牌塑造、企业提升、招商提质为抓手,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努力构建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重点产业+潜力产业”三维立体现代服务业新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实现赶超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 发展路径

开放协同、融合发展。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促进“中心城”与“镇乡村”谋共建,进一步拓展宣州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扩大在高端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领域的区域合作。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农业、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不同领域之间的渗透交融、协同联动,促进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智慧等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通过服务业的跨界融合,拉动经济稳步增长。

创新引领、提质升级。用市场的理念、改革的方法、创新的思维,全面释放市场活力和改革红利,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和发展路径,激发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优化升级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支持新兴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形成以服务创新为引领、以质量、品牌、标准为核心的服务业体系和发展模式。

集聚集约,规模发展。整合空间资源,优化生产力要素配置,引导优势现代服务业在城区、开发区以及其他有条件的区域形成多种形式集聚,实现规模效益和特色发展。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争创国家级、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促进高端要素有机集聚和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更多的培育领军型企业,更好的扶持潜力型企业,形成服务经济的整体规模效应。

重点突破,特色发展。立足宣州实际,瞄准供需矛盾突出、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商贸物流、双创服务、数字经济等行业,集中力量破解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发展难题。发挥比较优势,聚焦资源禀赋良好、附加值高、示范性好的商务金融、文化旅游、生活服务等行业,高举高打促进产业特色和品牌影响的综合提升。

富民惠企,共享发展。发挥好服务业创业就业主战场、主阵地的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共同参与服务业发展,以更多优质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探索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最大限度激发主体活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的服务业发展营商环境。

(三) 定位目标

围绕“宣城市高品质消费中心、皖东南现代服务业高地、长三角健康休闲后花园”定位,以培育新热点、拓展新模式和发展新业态为重点,通过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展领域、提高水平,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着力提升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作用。到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力争达330亿元以上(区属250亿元),年均增长7.5%,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50%以上,吸纳就业占全社会就业比重60%以上,现代服务业体系更加完善、活力更加持续、品质更加提升。

规模体量快速增长。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稳步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成为推动宣州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支撑。到2025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30亿元,区属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50亿元,增速预期7.5%,服务业税收占全社会税收比重达到55%以上。

行业结构不断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均衡发展,形成完善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生产性服务业逐步向专业化和高端化延伸,生活性服务业逐步走向精细化和品牌化。现代商贸、智慧物流、旅游休闲等优势产业的总体规模和竞争实力增强,金融商务、健康养老、双创服务等重点产业的集群建设和企业培育加速,数字经济、文化创意、社区服务等潜力产业的融合创新和招商引资见效。

集聚水平持续提高。构建资源集约、区域集聚、服务集成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体系,力争建成现代物流集聚区、软件及信息服务集聚区、电子商务集聚区、创新创业集聚区和旅游休闲集聚区等4-5个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加大现代服务业重点企业培育力度,到2025年,培育50家市级生产性服务业示范企业,50家市级生活性服务业示范企业,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企业和知名品牌

开放创新明显提升。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宣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和监管水平全面提升,统一开放、公平竞争、创新激励的市场环境加快形成。市区协同加快推进宣城综合保税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高水平开放平台相继建成,高端化、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与长三角城市贸易、产业、人才联系更加紧密,形成相互补充、协调联动的区域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辐射影响持续增强。服务业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显著增强,中心城区的辐射能力明显增强,支撑经济社会城市发展的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中心城区在长三角分工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逐步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和较高首位度的服务经济中心城市,服务业增强人口集聚和要素吸引力的“虹吸效应”出现。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服务质量明显增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全面提高。

表7. 宣州区“十四五”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分类

指标

单位

2020

2025

责任单位

规模体量

服务业增加值

亿元

220.2

400

发改委

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

%

 

8

发改委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50.5

50

发改委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207.3

305

商务局

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

22.4

15

发改委

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

%

 

40

发改委

结构体系

生产性服务业占比

%

33.7

50

发改委

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

%

 

15

发改委

商贸物流产业总营收

亿元

400

532

商务局

网络零售额

亿元

40

100

商务局

载体建设

服务聚集区主营业务收入

亿元

 

 

商务局

省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

 

1

发改委

规上服务业企业数

203

300

发改委

新增服务业企业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

 

 

商务局

开放创新

服务业利用外资占全区比重

%

 

 

商务局

服务业累计利用省外资金

亿元

0.1

1

商务局

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1.4

2

商务局

省级两业融合示范单位

 

 

发改委

(四) 空间布局

“十四五”期间,按照要素集聚、产业集群、用地集约和业态高端、环境高品、特色高亮的“三集三高”发展要求,遵循现代化品质城乡建设的整体布局,根据区位交通和要素禀赋条件,结合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趋势,体现城市底蕴和景观标志特征,围绕产业升级、园区建设和城乡提质,沿宛溪河加快打造特色水系经济带,加强中心城区及高铁站周边综合商圈建设,依托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及宣城综合保税区,建设多种类服务业专业园,促进特色乡镇服务业发展,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一区一园、一带多点、镇村示范”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一区一园,即宣城综合保税区和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两个高等级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依托综合保税区,联动宣城高新区、巷口桥铁路港区、水阳江宣州港区、临空产业园,重点发展保税物流、跨境电商、科技服务、临空服务等,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着重智慧物流、专业市场功能的升级提质和研发设计、专业服务企业的引进培育,扩大辐射影响。

一带多点,即宛溪河水系经济带和国购广场、万达广场、釜山广场、高铁商圈等多个城市综合商业商务中心。其中一带结合水系景观打造,在夜间经济、文化创意、旅游休闲方面做出特色;多点根据各自定位在精品商业、潮流时尚、教育亲子、生活体验等新消费和研发办公、金融商务、双创服务等新商务领域形成优势互补,打造地标式、复合式载体,发展楼宇经济,提升服务品质,吸引集聚人气。

镇村示范,各乡镇结合自身优势资源和基础特色,打造特色服务业示范园区和全域旅游示范景区。如洪林镇、杨柳镇、养贤乡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农村电商物流,寒亭的卫浴出口基地,孙埠的绿色家具建材等示范园区,和水东慢生活休闲体验镇、宣酒小镇、扬子鳄小镇、溪口高山茶小镇等主题型特色旅游景区,及一系列康养旅游村、特色产业村、文化养心村等美丽乡村试点示范。

 

四、“十四五”产业指引

(一) 做高做强优势产业

1、现代商贸

加快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支持未来商业、电子商务等业态与模式创新,加强宣州本地优势特色培育,推动内贸与外贸融合发展,通过开展全渠道经营,构建立体化、特色化、多元化的现代商贸服务体系。到2025年,积极争创3个以上以现代商贸为特色的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现代商贸实现增加值约75亿元,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05亿元。

构建城市综合体领衔的都市化立体商圈。培育发展未来商业,着力提升万达广场、国购广场、府山广场等城市综合体的综合配套功能及服务接待能力,开展艺术展览、教育讲座、美容美体、创意咖啡厅、创意书店、室内主题公园等新颖时尚消费体验,启动未来商店活动、开发未来商店智能操作系统转变商场购物模式。继续完善特色商业街建设,以春归路步行街、文房四宝一条街等为主导,优化提供本地特色商品、旅游纪念品,同时打响“宣州风味”品牌,开发绿色饭店、主题饭店、特色餐饮等业态,加快吸引宣州周边区县及长三角地区各类消费群体。加强邻里中心建设,重点完善园区和中心村的便民餐饮、家政服务、连锁超市等商业网点。

构建内外贸融合发展新途径。依托宣州(卫浴产品)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及宣城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物流枢纽建设,推进内外贸融合发展。壮大外贸主体,实施对外贸易经营者登记备案企业“破零行动”和外贸企业“倍增行动”。培育外贸新动能,积极引导出口企业开展跨境业务,鼓励企业与知名跨境电商平台加强合作,发展数字贸易。吸引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在区内布局设点,建设跨境电商平台、物流基地,培育跨境电商配套服务企业。促进内外贸易转型提质,有效承接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规划建设进口商品交易、集散和分拨中心,大力培育进口促进平台。鼓励企业自营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及关键零部件;支持日用消费品、医药、康复、养老护理等设备进口。

推动电商服务新平台新模式培育。进一步整合电子商务平台资源,围绕绿色新材料、智能制造、医药健康等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培育一批集信息展示、电子交易、电子结算、贸易融资、现代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商平台。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依托“宣州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基础及特色农产品优势,打造“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网商+产业”的电子商务生态圈,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提质增效,促进农民创业增收;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对接中国(合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省级跨境电商园区,鼓励企业试点线上对外贸易平台。促进第三方中央厨房、新零售产业等新业态培育,打造示范性电商项目,推进智能家居、特色食品等重点行业电商平台构建。进一步引入直播经济、体验经济、网红经济等多类新模式,支持企业探索与抖音等短视频媒体企业试点合作,同时通过营销体验、直播带货、微商等方式,扩展线上产品宣传,加速网红经济和电商经济的进一步融合。

2、智慧物流

加快引进、推广支撑技术及智慧物流技术,在进一步完善公共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基础上,推动快递物流、粮食物流、冷链物流、医药物流、农副产品物流及城市配送物流等细分产业领域向智慧化、标准化、专业化和平台化方向发展,加快综合保税区智慧物流生态体系构建。到2025年,力争打造1家以上以智慧物流培育发展为主要特色的省级物流集聚区,积极争创省级物流示范园区。

加强智慧物流技术推广及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积极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支撑技术及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全程追溯与质量控制,为提升装备制造、食品工业等产业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水平奠定坚实基础。引进、完善仓储优化、智能调度、最后一公里及智能终端等智慧物流技术,加快应用供应商库存管理、多式联运、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决策支持、快速反应等技术。

加快智慧物流载体平台搭建。进一步优化建设公共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及货物配载平台,招引阿里巴巴等平台型企业,为中小企业物流业务的顺利开展搭建智慧物流应用服务平台。制定标准化的数据传输格式和接口,实现平台与行业、企业之间以及平台与政府等管理部门信息化系统的信息数据共享。以宣城高新区及宣州经开区为试点,建设园区智慧物流平台,优化物流配送网络。积极对接申通快递(宣城)智慧物流产业基地项目,加快实现快递分拨、云仓配送、电商孵化、大数据等功能一体化,进一步推动快递物流、粮食物流、冷链物流、医药物流、农副产品物流及城市配送物流等细分产业领域供应链协同及智慧化升级。

支持综保区打造智慧物流生态体系。借助市区共建综合保税区契机,进一步优化政策举措、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大力引进中储智运、百世优货、准时达等龙头企业,基于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构建聚合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物流、商品交易、支付结算、融资等各类数据元的第三方数字化供应链公共平台,实现分拨配送、保税仓储、保税展示、保税维修等业务的“无人化”及“智能化”,为企业提供便捷大通关平台的同时,对各环节进行高效运作和管理,降低企业物流仓储成本。

3、文化旅游

以品牌化、国际化、特色化、休闲化为导向,融合发展文旅康养产业,打造“长三角生态文化休闲康养旅游目的地”。促进文创衍生品、文化艺术创作、创意设计等细分领域发展,打造特色化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到2025年,力争实现接待旅游总人数23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80亿元,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争取打造1处以上创意文化服务集聚区。

促进“文化遗产+文化体验+文旅商品”融合发展。充分挖掘激发敬亭山诗歌文化、宣笔制作技艺、皖南皮影戏等宣州历史文化资源,以唐宋朝诗歌文化、扬子鳄自然遗产两大面向国际的文旅名片为主导,重点塑造“诗山鳄湖,醉美宣州”文旅品牌,大力发展诗山休闲、诗歌研学、诗文交流、诗意度假和扬子鳄科普研学、自然教育、亲子休闲、国际交流、遗产保护等细分领域,同时推进敬亭山+宣酒小镇、安徽扬子鳄争创国家5A级景区。鼓励敬亭山、宣酒小镇、宛陵湖等重点旅游景区设立旅游文化演艺中心,将诗歌文化、文房四宝文化与实景演艺、舞台表演相结合,开展具有长三角影响力的文化主题演艺活动。

推动农旅融合专业化、科技化、经营化发展。推进水东古镇、龙泉洞、孙埠老街等区域乡土民俗文化特色挖潜,进一步优化通津村、嵇村、前进村、金龙村、天竺村等美丽乡村建设,引导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林权等入股企业,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发展,培育一批以民俗体验、文化赏鉴、运动健身、美食养生、摄影采风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示范点、特色村,带动农民就近创业就业。促进体旅融合、林旅融合、水旅融合等多业态融合发展,优化提供康体运动旅游、体育赛事旅游服务,开发森林旅游业态,打造以水为载体的生态型旅游产品;推动皖南川藏线宣州段、官塘湖、金宝圩、峄山森林公园、红旗水库、南漪湖长三角康养基地等地水乡观光、古圩寻踪、河鲜享味、绿道骑行、滨水度假等主打产品建设。

加强工旅、医旅、商旅等城市休闲旅游业培育。鼓励夜间经济、智慧旅游等新业态发展,丰富酒吧、茶吧、购物、滨水夜游、演艺等夜间旅游娱乐项目,在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和智慧营销等层面加强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整合。加强工业旅游培育,依托宣城高新区、宣州经开区、工业集中区等产业载体,探索开发一批具有科技示范、工艺展示、旅游购物为主题的工业旅游项目。围绕敬亭山、谢朓楼、宛陵科创城、文房四宝一条街等重点区域,形成美食购物、名胜古迹、公园广场、文体场馆、生态环境、科工产业等城市休闲产品。

基于群众文化开展节庆活动与文艺创作。加大宣州地域文化类节目的比重,结合本地群众文化及冬季乡村旅游特色,提升“宣州之声”群众文艺汇演、乡村春晚系列文艺活动水平,创新策划新型文创节庆活动,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优化文化乡村文化服务供给。开展文化艺术创作,积极参与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等国家精品创作扶持项目,鼓励本地特色戏剧创作、艺术传播交流推广创作等;配合建党100周年、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等重大事件,创作具有示范性、引领性作用的原创精品,推动中国价值观念、宣州文化底蕴的弘扬与传播。

依托传统文化推动文创衍生品发展。基于宣州在中国文学史、唐诗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加大对于民间地域历史文化的研究力度,打造宣州文化新品牌。积极利用宣州诗歌文化、农业文化、水乡文化、民俗文化、中药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资源,结合文房四宝之乡的历史文化内涵,重点发展以诗歌文化为依托的影视、音像等文创产品,支持民俗文化衍生品、红色文化衍生品等文创衍生品的设计制作。

结合工业基础及新兴技术聚焦创意设计。根据宣州装备制造、智能家居等领域产业基础,扶持发展机械及装备设计、消费类产品设计、电子电气信息产品设计、家居用品设计等工业设计企业。结合新技术、新媒体发展及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加快发展数字阅读、动漫游戏等数字内容产业,以及数字新媒体、知识付费等数字信息产业,打造从创意制作到版权交易、衍生品开发的完整产业链;引进、培育网络文学、影视动漫制作及大数据、AI等技术企业,鼓励建立跨行业多维度的沟通机制,增强技术应用创新支撑力度,提升优质媒体内容与文化产品生产及传播水平。

4、健康养老

基于自然生态资源、交通区位优势及特色产业基础,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移动医疗服务、健康信息服务、消费医疗等高端健康服务业,全面推进医养结合,加快智慧养老、康复与护理服务的培育发展,加强医疗健康、养生养老与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产业的融合程度。到2025年,健康养老服务增加值达20亿元,打造1家以上省级健康养老服务集聚区,积极争创省级健康养老服务示范区。

加快健康服务产业体系构建。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基于安徽“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及“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品牌效应,推广中医养生保健、中医特色健康管理、中医诊疗等高端健康服务。积极推动移动医疗服务发展。加速对接阿里健康、丁香园等互联网医疗机构,引入智慧医院、基层卫生、医疗保险、健康管理、健康商城等服务板块。推进互联网与现有医疗资源融合,开展智能慢病管理、优质病理远程会诊服务、医疗远程教育和培训、远程看护等活动。促进消费医疗培育发展。推动五官医疗美容、美体医疗美容以及注射类项目等消费市场培育,加大医疗美容在南京都市圈、长三角地区的推广影响。

推动健康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加快智慧养老模式推广应用。进一步在全区推广禾康智慧养老模式,鼓励养老机构推进智能看护、在线医疗通道、远程探视监测等专业化服务。推进康复与护理服务发展。推动康复医疗与养老服务协同发展,积极推进医养结合试点,重点培育老年康复、神经系统疾病康复、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康复、骨关节肌肉疾病和伤残康复等细分康复市场,鼓励发展康复护理、老年护理、家庭护理等护理服务,完善养老护理员教育培训,提升专科护理、健康照护、人文关怀等服务水平。创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方式,探索完善公建民营、民建公助、委托代理服务等模式,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医疗养老服务,提高服务专业化水平。强化健康旅游发展优势,构建集特色疗休养、运动保健于一体的健康休闲养生产业体系,争创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二) 做优做大重点产业

1、金融保险

加快多层次广覆盖金融机构及企业构建,大力支持金融服务集聚发展。以加强信贷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三大市场建设为主要目标,积极通过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产业投资基金、债权融资等方式,拓宽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争取到2025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55亿元,力争打造1个以上省级金融商务集聚区。

调整优化信贷市场。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大中小合理分工的金融机构体系,重点引进、培育民营银行、证券保险、金融租赁、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和企业,加快搭建面向宣州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线上、线下融资服务体系,缓解创业创新人才、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创新发展产业链融资、企业群融资、小额循环贷款、租金收入质押贷款等业务。深化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支持振宣融资担保集团发展,大力推进“税融通”“出口退税贷”“劝耕贷”“助农宝”等业务。推动科技金融发展,结合宣州科创中心、宣城生物科技产业基地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需求,加快科技银行、科技保险、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等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建设,开展科技信贷、知识产权质押等服务,建立适应创新链需求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加强互联网金融建设,支持发展网络银行、网络保险等创新型网络金融机构,针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多元化投融资需求开展创新服务。

着力发展资本市场。通过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展融资渠道,对接专业机构,建立上市指导机制,鼓励支持申兰华、博瑞特热能等企业适时上市挂牌。规范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建立投资容错机制和尽职免责制度,提升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通过设立先进制造、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专项担保基金,为成长性较好、发展潜力较大、对于地区经济发展贡献较为突出的产业提供无抵押信用担保。加大公司债、企业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金融债等债券融资支持力度,满足民营企业发债融资、中长期资金投入需求。规范发展财富管理行业,鼓励依法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使民众分享增值收益的金融产品,拓宽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

聚力拓展保险市场。引培各类保险机构,鼓励保险产品和保险模式创新,积极发展保险中介等新型业态,引导保险资金参与政府各类基金、关键产业载体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建设,支持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健康养老等重点产业发展。大力支持农村保险市场,研究建立农业保险大灾(巨灾)风险分散机制,逐步扩大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覆盖范围,引导保险资源在合理布局、均衡配置基础上为农业经济稳定运行提供风险保障。

2、商务服务

积极发展以中介咨询、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为代表的专业服务体系,促进专业服务与绿色新材料、智能制造、医药健康、现代商贸、智慧物流、健康养老、文化创意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商务服务对于工业高质量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建设的支撑力度。到2025年,争取商务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0亿元。

聚力中介咨询培育。重点发展法律服务,根据宣州重点产业发展需要,推动高层次法律人才引进,逐步加大政府购买法律服务力度,引培专业性、品牌化发展的律师事务所。发展会计、审计及税务服务、市场调查、社会经济咨询、健康咨询、环保咨询、体育咨询等各类咨询与调查服务,与健康养老、教育体育等产业协调发展。结合宣州城市品牌打造、文化旅游推广实际,运用微信平台、官方网站等新媒体新营销方式,促进广告咨询、策划、设计、传播等广告策划发展。基于宣州在全省率先建成网上中介超市的信息服务基础,积极打造集信息公开、项目对接、信用审核、市场监督、信息反馈、金融服务的一站式服务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在带动信用信息共享的同时,为中介服务购买、中介项目承接提供更多便利。

聚焦人力资源服务。加大对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猎头、人力资源服务外包、薪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新兴业态和产品的引进力度。针对宣州商贸流通、健康养老、文化旅游专业化、技术性、复合型人才需求较大的现状,重点发展人力资源培训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高端服务,提供针对中高层管理人员、职能人员以及高潜人才的卓越管理技能、核心岗位技能、职业发展技能培训;推动专业外包服务、高端猎头服务发展,进一步培育高管搜寻与人才寻访服务;基于专业化与各产业领域不同需求,培育涉及绿色新材料、智能制造、医药健康、现代商贸、智慧物流、旅游休闲等产业的人力资源规划、薪酬激励咨询、企业文化咨询等服务。

推动会展及管理服务发展。聚焦企业管理服务及综合管理服务,顺应宣州本土工业、服务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数目持续增多趋势,深化发展企业总部管理,提升企业重大决策、资产管理工作效率。基于宣城高新区、宣州经开区经济行政管理权限增强、平台公司逐步发展壮大的实际情况,结合绿色新材料、智能制造、医药健康以及现代物流、商业零售、特色餐饮、休闲健身、文化创意等领域发展基础及需求,积极培育发展园区管理服务、商业综合体管理服务、市场管理服务和供应链管理服务等产业。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推动展览、交易、会议、节庆等融合发展,探索“会展+优势产业”“会展+文化旅游”等模式,推动会展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发展。

3、双创服务

聚焦优势重点产业发展,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为主要目标,通过技术转移服务、研究开发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技术交易、检验检测、创业辅导强化技术创新及创业孵化支撑,打造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双创升级服务平台。到2025年,建设1家以上省级创新创业集聚区。

全面提升创新服务水平。重点发展技术转移服务,培引高水平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支持通过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方式加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投资力度。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水平,依托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建设,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平台建设,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各类知识产权的代理、转让、登记、鉴定、检索、分析、咨询、评估、运营、认证等服务的配套支撑。加强技术交易市场建设,完善信息服务、中介服务、技术产权交易等各类平台功能,促进科技成果与资本的有效对接。优化提供检验检测服务,加强计量、检测技术、标准化实验室等基础能力建设,聚焦农产品检测与制造业专项检测,引入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发展为优势重点产业提供产品“检验-测试-认证”的一站式检验测试平台。促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针对绿色新材料、智能制造、医药健康等重点产业引入实力企业研发中心、公共实验室、数据中心等研发技术平台,同时推动科技成果供给、需求、奖励等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共用,通过信息咨询及精准对接,加快先进技术成果在宣州产业化落地。

优化提供创业辅导及创业孵化服务。在推动宣州科创中心、宛陵科创城、慧科生物技术专业孵化器、“星创天地”等各类孵化器建设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加快完善“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的全链条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采取多样化、个性化的导师制培训模式,通过企业高管、创投人、专家学者、创业导师企业创始人开展的各类实战训练、投融资辅导、企业管理、上市辅导、国际合作等多元辅导活动,提升创业成功率。积极发展科技金融,探索通过知识产权证券化等方式推动科技成果资本化。

(三) 做新做亮潜力产业

1、数字经济

顺应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大建设趋势,提升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信息技术对于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度,从软件技术、平台应用、安全管理三大层面出发,推动信息传输及信息技术服务、电子商务支持服务、智慧应用及信息安全产业发展,力争打造1家以上省级软件与信息服务集聚区,积极争创省级软件与信息服务示范园区。

加强软件开发应用与信息技术支持。加强宣州数字信息基础层建设,完善数字软件基础层,建设城市数据资源基础库以及包括政务数据、产业数据和民生数据的三类主题数据库。积极响应“皖企登云”行动,聚焦信息传输及信息技术服务,结合宣州工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及工业企业成长需求,支持工业软件、行业软件、嵌入式应用软件等应用软件的开发应用,形成个性化定制服务能力,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化、智能化、精细化转变。加强信息技术管理咨询、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测试评估、信息技术培训等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发展力度。

培育数字经济平台化发展生态。促进互联网平台对传统产业的赋能作用,打造形成数字经济新实体,鼓励传统零售企业数字化改造,发展直播经济、智慧医疗、数字文化、线上教育、智慧体育等。强化已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撑作用,支持传统龙头企业、互联网企业打造平台生态,提供信息撮合、交易服务和物流配送等综合服务。推进智慧农业、农村电商数字化平台建设,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培育特色农产品电商品牌,推动智慧农业发展,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完善农产品网络销售供应链、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

强化信息安全管理领域培育力度。带动信息安全产业发展,加快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加快进入处于早期成长阶段、发展潜力相对较大的安全服务市场,强化防病毒软件、数据泄露防护系统、数字证书身份认证系统、身份管理与访问控制系统、安全评估系统、安全事件管理系统、安全管理平台等安全软件应用,优化提供包括咨询、实施、运维和培训在内的安全服务,逐步增强宣州民众信息安全服务意识。

2、教育培训

充分结合宣州区情和市场需求,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产业体系,重点支持早教幼教、课外兴趣培训、学历提升教育、职业教育发展,积极推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的整合与运用,大力推广互联网、社区教育等新模式。

积极培育并引进各类培训企业主体。培育并做强一批本地早教幼教机构,以满足目前宣州区低龄儿童的看护问题。进一步扩大素质教育的普及,强化学生兴趣爱好培养,扩大课外兴趣培训市场,培育并引进艺朝艺夕等一批课外兴趣培训机构。积极拓展宣州区专升本、成人高考等学历提升教育市场,强化与合肥、南京等长三角高校的对接,积极吸引合肥精英培训、天一专升本等专业学历提升教育机构在宣州建立教学点。

多措并举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培育。以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为主要目标,鼓励企业与职校合作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对接并鼓励优质民间职业教育机构在宣州开设教学点。探索以引校进厂、引厂进校、前店后校等校企一体化合作形式,推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为宣州区装备制造、现代商贸、现代物流、健康养老、信息服务等重点产业培养专业领域技术人才。加强职业农民培训,将农村就业人员和新生代农民培养成为高素质职业农民。

推陈出新大力发展多种教育新模式。大力发展智慧学校,构建未来教育场景,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探索终身学习型社会,提升基层社区学校、老年学校办学能力,创新发展社区教育模式,推动各类学习型组织与学习共同体建设,统筹共享社会资源,丰富社区教育内容,为社区居民提供科技人文、幼儿教育、老年教育、养老保健、职业技能等培训服务。

3、社区服务

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加强未来社区建设。结合宣州发展实际及妇幼保健、养老机构等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加快社区养老托幼服务发展,推动未来社区数字化建设、强化智慧社区管理,全面提升社区民众幸福感与获得感。

提供符合民众多样化需求的社区服务。优化社区服务体系,合理配置菜市场、便利店、大众餐饮店以及维修服务、废品回收等业态,优化布局专业专卖店、药店、社区卫生中心。加快完善社区服务指导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其他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提升社区服务机构覆盖率,积极承接社区公共服务项目、发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和社区志愿服务。根据宣州老龄化社会持续发展、优质医疗养老产品需求不断加大的实际情况,优化提供社区养老托幼服务,加大多功能幼儿园发展力度,提升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老年活动室等各类养老服务设施水平,鼓励发展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机构。

试点未来社区建设。借鉴浙江省经验,通过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构建,建立覆盖城乡、开放便捷的社区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及体系。加强智慧社区管理,完善物业管理基础信息数据库,促进智能物业信息系统、自动报警系统、社区安全防范平台、公安视频联网系统、小区视频监控系统、人像大数据识别方案、空巢老人行为跟踪系统建设,积极推广“数字物业”体系。

 

五、“十四五”服务业载体

围绕“一区一园、一带多点、镇村示范”的服务业空间布局,市区协力,加快宣城综合保税区及宣传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建设,打造皖东南枢纽型商贸节点及对外贸易桥头堡;积极推进九洲市场等传统商贸载体改造,沿宛溪河打造商务休闲、夜间集市等为特色的水系经济带;拓展国购广场、府山广场、万达广场等大型商圈辐射功能,结合高铁站及水阳江城区段开发,打造若干错位发展的主题楼宇和综合型楼宇,构建以高端商务地产、高品质住宅和新兴复合型房地产为主导的楼宇经济体系;各乡镇结合自身优势资源和基础特色,打造农产品冷链物流、农村电商物流、卫浴出口基地、绿色家居建材等示范园区、特色旅游景区、美丽乡村试点示范。

(一) 宣城综合保税区

1、载体定位

依托区位交通及港口优势,市区共建宣城综合保税区,发挥“保税+”平台功能,探索“区内带动区外、区外支撑区内”的内外协同发展模式,联动宣城高新区、巷口桥铁路港区、水阳江宣州港区、临空产业园,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

2、产业功能

宣城综合保税区打造以保税物流服务为核心,集保税仓储、内陆口岸、供应链金融、跨境电商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商务区;临空产业园依托芜宣机场,发展临空型制造业和服务业,打造养贤空港小镇;水阳江宣州港区和巷口桥铁路港区共同推进公铁水联运中心建设,加快智能装卸码头工程建设,融入长三角物流体系。

3、主要任务

积极推进综合保税区申报建设。加快推进宣城综保区、建设省级跨境电商园区的申报和建设。围绕保税区积极发展检验检测、展览展示、保税维修、融资租赁、国际供应链物流等服务业态,发挥“保税+”平台功能,探索“区内带动区外、区外支撑区内”的内外协同发展模式,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检测检验、认证机构,打造接轨国际的高端服务平台。积极对接中国(合肥、南京、上海)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促进与芜宣机场长三角航空货运枢纽、铁路物流园区和空港物流中心联动发展。

高标准推动港口物流区建设。推动水阳江宣州港二期建设,建设现代化数字港,打造对接全球资源和市场的临港经济区。推动巷口桥铁路港的扩能及疏港铁路建设,实现铁路与港口高效衔接,推进港站一体化。依托芜宣机场、宣州综合码头、巷口桥铁路物流中心,加强与南京碌口机场、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宁波舟山港等企业和部门合作对接,建设公铁水联运智慧物流中心。

打造养贤空港小镇。临空产业园依托芜宣机场,发展临空型制造业和服务业,打造养贤空港小镇。围绕智慧物流产业,延伸产业链,打造空港物流园区、临空服务区及商务经济区,发展智慧物流、电子商务、餐饮住宿、旅游观光、会展展览等产业,构建集“展、贸、游”为一体的空港特色小镇。加快建设商业综合体,完善各类学校、医院等生活服务配套,促进人口集聚,构建宜居宜业的临空经济区。

强化先行先试及协同发展。积极梳理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和分工,制定可执行、可操作的标准化清单,在宣城综保区等符合条件的区域和领域先试先行。积极承接安徽自贸区芜湖片区产业外溢,建设发展全球超级港产业新城,联动发展航空航运、高端装备、加工贸易、跨境电商、国际物流、国际采购和健康文旅等产业,共同推进国际贸易平台和通道的建设和一体化建设,推进两地协同发展。依托宣城市汽车零部件、专用设备、卫浴家居产业基础优势,探索“注册统计在自贸区,生产经营在宣州,企业享受自贸区政策”的发展样本。依托东京超级港,积极拓展物流、电商及大健康产业。

(二) 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

1、载体定位

依托皖苏浙交汇区域的区位优势,聚焦“羽绒+”,以智能制造和生态宜居为引领,全面打造产城融合创新引领示范区,构建全国智产物流示范基地、长三角协同创新中心及国际化智能生态宜居区,配套建设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时空复合的24小时城区。

2、产业功能

打造“2+2+3”产业体系,突出羽绒产业及农产冷链2个产业集极核,发展以能源环保、新型材料、智能装配为主的智能制造及以冷链运输、智能物流、会展展示为主的物流仓储2个重点方向,发展电商运营、创新服务、文创健康3个延伸方向。

3、主要任务

依托现有基础发展智慧物流仓储。推进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功能多元化发展,建设现代农副产品大宗交易中心,进一步配套建设仓储物流、信息发布、农产品加工交易、名特优农产品展销等功能,形成农副产品“物流配送+展示交易”的多种功能叠加。打造智慧水果产业园,促进果品定制化生产。加快国际物流产业区建设,打造智慧物流集散中心,引进仓储优化、智能调等智慧物流技术,加快应用供应商库存管理、配送中心经营管理决策支持、快速反应等技术,实现区内企业的快速分拨、云仓配送以及云商管理等功能。

促进羽绒产业智慧转型。围绕“羽绒+”产业,加强研究设计、检测检验、展览展销等服务业集聚,促进产业链延伸拓展,提升产品附加值。通过加强对外合作,引进和培育研发机构,不断完善产学研转化生态体系,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强化以“双创”为重点的创新服务功能,带动南区羽绒及传统装备制造等产业优化提升,构建区域双创高地。

产城融合培育创新服务及文创健康产业。通过加强公共空间及文化空间营造,结合西大门商业综合体、体验式商业、文房四宝小镇及配套康养公寓及教育机构引进等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商业、文化氛围,全面构建国际化的生态宜居区。促进园区人口集聚。梳理生态河道,打造游船路线,挖掘特色水乡文化,构建湿地景观特色。围绕文化、生态资源培育文化创意、休闲旅游、康养保健产业。

大力推进平台建设。进一步推进百汇商贸物流园、电商总部核心区等新兴载体建设,加大高端物流和商贸服务企业招引力度,培引互联网物流、冷链、电商等集成化新兴平台,积极推动跨境电商、品牌推广、售后外包、信息安全等服务发展。

(三) 宛溪河水系经济带

1、载体定位

突出“商贸、人文”主题,聚焦九州市场及其周边区域推动夜间经济集聚区建设,结合宛溪河山水文脉加强特色集市、水上旅游精品项目打造,加快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拓展滨河商住功能,打造夜间消费、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商办一体的宜居宜游滨河新空间。

2、产业功能

发力夜间经济、加快特色商业街建设,推动现代商贸特色化、多元化发展。聚焦绿水商文,依托传统文化与历史脉络,增强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发展融合度、包容度、美誉度。结合城区更新,加强滨河商住体验,综合提升商务办公、教育培训、社区服务水平与能级。

3、主要任务

沿宛溪河滨水空间廊道打造夜间经济集聚区。结合宛溪河两岸古城夜市发展历史,从文化艺术、休闲娱乐、生活配套三大维度出发,以九州大道、九州市场及周边区域为重点,搭建夜市、夜食、夜展、夜秀、夜节等多元化差异化发展的夜消费主题场景,提升夜间交通服务、完善市容环境、加强风险防控,降低夜间出行成本,将公共服务从白天模式转换到全天候模式,强化宣州城市发展软硬件实力与综合配套能力。促进“流动夜市”建设,支持九州市场发展“宣州风味”特色饮食,引入深夜食堂等发展模式,推动打造夜间经济15分钟商贸便民服务圈,加强夜购夜品宣州体验。推动春归路步行街等特色步行街改造升级,加快推进刷脸消费、便捷泊车、智能导视、5G直播灯会等智慧街区功能建设,完善餐饮休闲、时尚消费等服务体验。通过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双重结合,将夜间生活逐步转化为宣州城市发展的普遍需求,充分释放消费潜力、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动力。

聚焦宛溪河山水文脉丰富文创旅游体验。依托宛溪河沿岸谢眺楼等传统文化景观以及城市文化场馆、文化市场、滨水休闲娱乐设施等现代文化载体,结合诗歌文化、水乡文化、民俗文化发展内涵与脉络,推动文创特色集市打造,通过文化衍生品设计制作、旅游纪念品宣传推广、文化交流体验等方式,讲述、传承宛溪河商贸发展故事,挖掘文化再生价值、激发文化旅游活力。将宛溪河诗歌文化有机导入滨水空间,打造水上旅游精品项目,推动水上专项游线及滨水旅游码头建设,增加区域旅游通达性,形成集休闲、游憩、观光、滨水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宣州标志性滨水休闲活动体验。

推进老旧设施改造提升拓展滨河商住功能。加快建设以永辉超市为核心的大型商业综合体,推动新零售模式发展、线上线下融合优化便民服务水平。以“生态化、慢生活”为引领,推进老旧小区服务设施及综合配套改造提升工作,加强幼儿园、小学、中学等高端教育平台建设,增设卫生服务、社区养老等功能,加快构建集现代办公、教育培训、医疗卫生、生态宜居于一体的滨河商住综合区,构建高品质城市生活配套。

(四) 市区大型商圈

1、载体定位

以城市休闲会客厅为定位,延伸发展国购广场、府山广场、万达广场三大商业街区文化艺术、时尚潮流、亲子游乐、生活体验等类功能业态,打造特色化地标商圈。结合消费者个性化与多元化需求、新技术新媒体发展趋势,引入高端时尚、未来体验等先进理念,推动未来商业中心建设,提升居民、游客消费意识,提供便利、自由、智能、乐趣的消费体验。

2、产业功能

聚焦时尚潮流、沉浸体验、特色文化,通过品牌矩阵的拓展延伸及有效组合强化商业综合体多重经营业态构建,领衔都市化立体商圈建设。加强体验式消费及智能化项目打造,推动未来商业等新形式新业态发展,加快宣州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

3、主要任务

拓展品牌矩阵打造特色化地标商圈。将国购广场、府山广场、万达广场等商业街区纳入“漫步宣州”城市休闲游线路之中,有效组合深夜食堂、24小时健身馆、夜光网红篮球场、露天电影等品牌矩阵,以增强顾客沉浸式体验为目的,引入集装箱舞台、地键钢琴等网红体验项目,配套开展时尚展览、新品发布、文创节庆等休闲活动。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通过特色商品、广场雕塑、广告标识等方式宣传推广宣州名人文化、诗歌文化,不断提升城市文化体验、提高城市吸引力。逐步形成文化艺术、娱乐生活、时尚潮流、环球美食、文创节庆、亲子游乐、生活体验等多重经营业态,成为独具宣州本地特色的地标商圈,构建宣州对外的文化休闲窗口。

新形式新体验推动未来商业中心建设。以高端时尚、未来体验为亮点,引入米其林餐厅、文创产品旗舰店、创意咖啡厅、创意书店、室内主题公园,通过特色建筑、优雅环境、艺术展览、教育讲座等新颖独特设计激发消费者购物兴趣;通过体验设计、科技创新等方式增加体验式消费与智能购物体验,打造智能电子屏、导视系统等优化游客体验项目,推进智能楼宇、智慧能源管理、智慧泊车等智能化项目建设,打造便利、自由、智能、乐趣且符合未来消费需求的现代化商务商业综合体。

(五) 高铁商圈

1、载体定位

依托商合杭高铁、皖赣铁路芜宣段建成通车以及宁黄高铁、宣镇高铁、宣绩高铁等建设工作,借力宣城在高铁交通中的进一步位势提升,结合银通国际广场现代商贸功能,打造以宣城高铁站为中心的高铁商务区,建立以高铁经济为核心的高端商贸、商办、商务产业群,形成具有宣州特色的高铁商圈,打造宣州城市会客厅。

2、产业功能

高铁商圈主要发展高端商办、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会展服务等功能,服务于周边园区的特色工业以及现代服务业产业园,鼓励企业总部进驻,以优质商业环境推进总部经济集聚,以高铁站的交通枢纽地位为媒介打造产城融合典范,推进高端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现代商业配套集聚,建设符合都市精英丰富生活方式的商业综合体。

3、主要任务

打造高铁特色商圈楼宇经济。高标准、高质量打造高铁商务区,与国购、府山广场形成联动,错位发展,打造若干错位发展的主题楼宇和综合型楼宇,重点引育具有商务服务、楼宇办公、金融保险、双创服务、文化创意、电子商务、智慧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同步与银通国际广场建设优质的生活性服务业配套,服务于往来宣州的高端商务人士,通过高端生活性服务业吸引高端人才集聚,进一步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形成高铁经济特色产城融合生态。打造智慧楼宇,提供智能安防、智能停车、智慧能源、智能办公等系统服务。

积极推进周边区域产业协同。推进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卫浴出口基地以及宣城综合保税区的产业联动,鼓励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智慧物流等产业重点龙头在高铁商务区落户区域级总部,建设一体化的智慧物流平台,推动公铁联运体系以及物流配送网络的完善。发挥交通枢纽优势,打造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一站式服务中心、展示交易平台、路演空间及商业配套区。

(六) 重点特色乡镇

1、洪林虾客小镇

构建电商营销模式新业态,推动产业智慧化生产。围绕智能化虾稻米物流仓储基地的建设,完善物流配送、冷链物流等业务,创新“互联网+小龙虾+流通+终端+服务”的运营模式,建立产品质量和客户信息大数据中心,进一步完善仓储、加工、销售等功能,构建从生产端到消费端一体化的智慧物流体系,重点支持小龙虾电商服务平台建设,推广“互联网+”销售模式,推动形成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构建电商营销新业态。从提升产品附加值着手,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引入智能化生产设备,推广“机器换人”,增强产品转化效率。此外,依托小镇在产业集聚、产品研发方面的优势,不断推动其他休闲食品的精深加工,带动小镇产品多元化,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推动小镇产业快速发展。

2、水东慢生活甜蜜小镇

打造甜蜜服务业主题小镇。以现有特色蜜枣产业为支撑,在推进冷链物流、农村电商的同时,积极推进甜蜜主题文化IP在服务业中的衍生拓展,结合蜜枣节、枣花节、河灯节等传统节日,发展“甜蜜”主题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发展婚庆服务、民俗体验、乡村旅游等细分产业,进一步形成“甜蜜经济”。加强龙泉洞景区等传统文旅项目改造提升工程建设,以地质文化“第三纪”为主题,增强从田园到溶洞再到山顶的多层次旅游休闲体验,逐步实现从传统观光类型景区向研学、休闲、度假类型景区转型。加强与亲心谷生态旅游度假区、双峰山景区等休闲旅游市场的协同发展,以森林探险、生态旅游为中心点,转变传统休闲旅游度假发展模式,重点突出森林探险、生态养生、休闲度假三大主题,争取建设成为华东区域面向长三角生态文化休闲康养旅游目的地。

3、狸桥产城融合智慧小镇

服务升级打造宣州发展次中心。依托宣州经开区发展,围绕园区企业生产和生活,完善园区物流、商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商贸、物流、金融、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和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带动园区与镇域互动发展。重点规划园区大型专业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商务宾馆、娱乐中心和汽车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完善人才配套设施建设,解决园区企业人员的生活、居住等问题。以万亩生态谷为示范,积极打造智慧养老、乡村康养、健康旅游等业态,推进绿色主题产城融合发展。

4、水阳时尚休闲小镇

打造时尚创意、休闲旅游特色小镇。以文化为深度,以时尚为亮度,将水阳打造成为集聚创意设计、私人定制、时尚休闲、旅游体验一体的时尚创意型特色小镇。依托宣州吴江纺织产业园项目,推动纺织服装向创意设计、品牌营销等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服装协会和时尚学院搭建长期合作,共同开展时尚设计交流、时尚展览、时尚教育培训等活动;结合船厂改造、金宝圩文旅开发项目,推进人文与生态资源的互补整合,打造集美食、养生、运动、文化体验、水运探秘等功能于一体、特色明显的水乡文旅目的地,进而带动文化旅游、住宿餐饮、电商物流、商务金融等服务业发展,实现产业之间的联动发展。

5、寒亭卫浴特色小镇

加速服务业集聚,推动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打造。依托寒亭工业集中区卫浴出口基地,重点发展物流仓储、展示交易、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品牌包装等配套服务,提高区域性品牌的知名度以及产品质量;积极招引跨境电商、跨境结算、跨境金融、保险服务等对外贸易服务业发展。加快建设商贸、餐饮、休闲娱乐、物流快递、汽车服务等业态,满足园区企业基本的生产和生活。开展卫浴产业职业培训教育,培育本地卫浴产业专业化人才,引导本地人员就地就业。

6、孙埠泛家居特色小镇

完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打造泛家居产业链。依托孙埠工业集中区以木材家具为主题建设涵盖家具建材和家具用品的泛家居产业链,通过培引针对智能家居及定制家居的研发、检验检测、综合服务、创新设计和科技孵化等公共服务,推进孙埠家居产业向生产性服务进行转变。完善家居物流集疏运体系,引入专业的家居电商、定制家居等供应链整合企业,打造智慧型建材家具集散中心,为家居产业形成高标准的物流配套。

 

六、“十四五”发展举措

(一) 加强开放合作力度

推进企业参与全球贸易网络,培育外贸竞争优势。积极响应“后疫情期”带来的外贸冲击,支持企业推进跨境电商的新形式创新,试点建设线上对外贸易平台,推进对外贸易全流程在线化,保证贸易合作伙伴的交流沟通,智能识别贸易高风险区域,有序拓展企业贸易伙伴,加速与贸易中介平台进行合作,推进区内企业参与全球贸易网络。鼓励有能力的企业以各种形式“走出去”,支持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建厂、技术合作、专家引进等各类合作,大力开拓“一带一路”沿线的东盟、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国际认证,组织并鼓励更多外贸企业参与广交会和进博会等有影响力的对外推介展会。推动卫浴出口基地等出口型园区复制跨国推广中心模式,进一步对接国际专业机构,拓展欧美和日韩市场。

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充分利用G60科创走廊合作机遇,与市政府共同对接长三角城市,构建高等级合作平台,共推外商投资企业市场准入“一网通办”和外资企业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一口办理”,积极参与构建九城市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G60重点项目库、采购商联盟、发展引导基金、产业联盟等合作组织建设。积极对接沪苏浙地区的创新创业平台、公共技术研发平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国际人才交流平台,利用离岸孵化模式对接优质初创企业,参与股权合作,以市场化手段推动长三角创新企业落户宣州。通过飞地园区模式对接沪苏浙地区的优质园区,“飞出去”和“飞进来”双轨并行,推进与先进地区间的优质服务业资源合作。进一步打造长三角客源消费“后花园”,在医养产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与长三角城市进行更深入的合作,推进平台化市场互推、联动营销和互联网客源流量导入。建设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与宣城市共建产权交易市场,加强与长三角一体化产权交易平台的联网交易对接,推动平台数据互联共享,探索长三角产权交易一体化示范。

积极推进周边区域间联动。以建设“四个特色之城”为主题,积极推进与宣城市在服务业载体建设、项目引进、平台打造等方面的合作,重点推进综合保税区建设,打造国际物流和分拨中心,积极开展保税仓储、保税展示、保税维修等业务,做好与海关、税务等部门的协调对接工作,同时出台相关保税区专项政策,促进企业外向型经济发展。探索建立与宁国、广德、高淳及其他市县的服务业发展协作制度,按照规划共绘、交通共联、市场共构、产业共兴的要求,加速推进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共同建设路径,通过共同招商、共建产业分园等形式,促进现代物流、文化产业、信息服务等服务业重点领域在示范区内的融合发展。

围绕先富带后富开展区域内部合作。紧盯缩小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系统化建立先富带后富的帮促政策制度,缩小产业发展差距。推进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丰富农村服务业业态创新,实施消费助农计划,加大乡土人才培养力度。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参与服务业发展,强化村集体经济富民惠民功能,积极发挥支持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和推动养老、救助等公共服务普及普惠的作用。建立先富带动后富的服务业发展帮扶机制,开发覆盖城乡、多跨协同、政策集成的低收入群体持续增收场景,推进片区化、组团式发展,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

(二) 深入拓展消费市场

培育消费新热点。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加速新消费模式与传统消费融合,鼓励定制、体验、智能、时尚消费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推动消费与互联网、AI、大数据等新技术融合,加快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夜间经济,鼓励多种类的个性化娱乐场所开办,打造夜购夜品宣州体验,推动高端消费回流,提升本地消费品牌吸引力,打造皖东南区域消费中心。聚焦新型零售多元化发展,鼓励传统农产品和日用品供应商、传统零售实体店、餐饮企业、百货商店等参与社区社群与电商结合的社群电商模式,优化提供消费性健康产品、日用品、餐饮等物流集散和配送服务。完善城乡融合消费网络,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改善县域消费环境,推动农村消费梯次升级。加速网红经济和传统服务业的进一步融合,支持自媒体等新模式参与宣州特色产品、文化产品、旅游景点等打造,鼓励企业主动参与或与直播平台合作进行直播带货、微商等线上产品宣传;鼓励旅游机构为特色景区设置定制旅游产品和旅行线路。积极推动消费医养业态的培育,利用宣州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探索医养结合发展的新模式,聚焦文化养老惠老,吸引中东部大城市居民赴宣养老。

全面优化消费环境。支持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信息网络、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文化旅游、养老育幼等服务设施建设投入,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提升城市生活成本竞争力。积极营造重诺守信的诚信环境、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繁荣有序的市场环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畅通消费维权渠道,提升纠纷解决效率。开展“放心满意消费”创建活动,推动消费安全放心、消费质量放心、消费价格放心、消费服务放心、消费维权放心,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放心消费示范单位,推进“快到皖里来”消费品牌建设。

(三) 加快楼宇经济发展

探索发展复合地产。利用南京都市圈对接、新型城镇化加快建设等契机,推动城市发展逐渐从增量扩展转向存量更新,引导房地产企业进入片区改造、园区建设以及现代物流、旅游开发、健康养老、双创服务等产业发展重点领域。跨界整合资源,在有效推动园区产业、区域产业、城市服务产业发展的同时,加强宣州产城融合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南漪湖、亲心谷等地旅游休闲发展机遇,应对宣州人口老龄化趋势,探索以医疗服务、休闲健身、健康旅游、养老养生为核心的养老健康地产新模式,适度推动主题公园、休闲度假区、产权酒店等旅游地产、休闲地产发展。合理利用科技企业孵化器、软件园等载体,构建一批有特色、低成本、便利化的众创空间。积极推进九州批发市场区块传统商贸载体转型改造工作,打造连接宛溪河水系经济带和高铁站交通枢纽经济带的纽带型城市综合体。

加快发展楼宇经济。依托“一核四区”城市商贸圈布局,拓展国购广场、万达广场、府山广场等大型商圈辐射功能,打造区域楼宇核心,坚持连片开发楼宇项目,打造若干错位发展的主题楼宇和综合型楼宇,适度新建部分楼宇平台,构建以高端商务地产、高品质住宅和新兴复合型房地产为主导的楼宇体系。出台楼宇经济扶持措施,同时借助平台招商、以商招商、宣传推介等手段,吸引一批金融创投、数据服务、中介服务、电商物流、文化创意、服务外包、服务贸易等现代服务业优质项目落地,发挥主题示范楼宇的集聚带动作用,打造电商物流、专业服务、数据服务、文化创意等类特色楼宇。完善楼宇功能配套,增加地下空间利用效率,推进楼宇智能升级,引进智能楼宇系统服务企业,提供智能安防、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视频监控等智能化系统服务。

(四) 促进平台经济发展

做强“平台+生产”模式。推进高新区南部商贸区和经开区综合服务区服务业产业集聚,针对园区重点产业,招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云平台等高精信息服务类企业,同时推动众创空间、企业孵化、科技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平台招引。进一步推动卫浴出口基地转型升级,拓展智能家居等服务型制造产业,鼓励国际化电商平台、检验检测平台、认证平台、物流平台等机构参与基地平台化建设。加速打造宣州科创中心,推进与长三角先进地区合作,通过飞地模式和产业基金模式进一步招引专业双创平台、金融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强化技术支撑及创新创业孵化支撑。

做精“平台+流通”模式。推进重点物流载体建设,加快推进百汇商贸物流园、联邦物流大市场、林泰快消品批发中心等新兴载体建设,加大高端物流和商贸服务企业招引力度,建设智慧物流集散中心,培引互联网物流、冷链、电商等集成化新兴平台,探索市区共建农产品大宗交易平台。结合区内供应链服务骨干企业发展,集成产业链和价值链节点,积极对接市内外外贸平台型企业,推进供应链互通逐步搭建共享型供应链采购分销平台,推进企业间供应链互通,为产业链下游中小型企业提供拓展供应链选择。 

做优“平台+消费”模式。积极培育新消费应用平台,结合国购广场、万达广场等重点商圈和旅游景点打造,基于互联网文化、旅游、医疗健康、职业培训等新兴服务领域培育一批线上线下新模式,打造一批集创意设计、采购交易、展览展示、品牌发布等功能为一体的消费服务平台,推动共享出行、餐饮外卖、共享住宿、旧物交换等领域商业模式创新和智能化升级发展生活消费新方式。

(五) 提升企业综合实力

提升龙头企业服务能级。进一步推进与平台型企业合作,逐步拓展与云平台在工业信息服务、智慧城市服务、企业智慧化管理等方面的合作路径,发挥行业龙头对本地服务业的辐射效应。壮大外贸主体,实施对外贸易经营者登记备案企业“破零行动”和外贸企业“倍增行动”,吸引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在区内布局设点。出台专项政策,鼓励服务业企业积极参与长三角企业的对接合作和对外业务扩展,对参与国际化业务的企业进行专项奖励,推动成立重点服务业皖南产业联盟,持续提升龙头企业的服务质量和业务外溢能力。

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建立“小升规”培育库,针对潜力企业及时入库,并开展“一企一策”量身定制培育方案,指导小微企业加快上规升级步伐。针对重点行业的创新型小微企业,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奖励实施针对性政策,鼓励小微企业积极开拓市场和创新创业。通过第三方机构平台,全面推动小微企业银企对接合作,积极搭建产业协作对接平台,帮助小微企业优化企业管理和市场拓展。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生态,支持民营企业在培育中等收入群体、促进共同富裕上发挥更大作用。

提升中小微企业运营能力。通过从长三角先进城市引入专业第三方产业平台的方式,提升小微企业创新园、双创示范园等各类载体的平台及带动作用,整合产业金融、融资担保、双创服务机构及平台自身要素资源,推进中小服务企业利用产业平台进行对外合作、金融支撑、人才交流,建设第三方服务超市。积极引入电商保险、法律服务、咨询服务类机构,鼓励金融机构针对高风险外贸地区的跨境电商探索贸易、物流的创新险种,推进中小企业运用第三方服务机构提升自身抗风险能力。

(六) 推动服务业融合发展

推进服务业与一二产融合。通过平台化模式,强化生产性服务业对一二产的影响力,聚焦重点产业,与长三角重点产业园区运营商、知名高校、重点企业合作,打造产业平台,加强产业资源要素流通,带动自身产业金融、双创服务、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推进商贸物流业与农业、工业的协同发展,通过平台模式将物运仓储环节和生产环节有机结合,形成服务流程化和一体化。鼓励聚焦推动农旅融合游、工业研学主题旅游等多模式旅游业态,推进传统旅游业向多业态模式融合发展,鼓励旅游机构与水东、洪林等乡镇及宣酒集团、宣笔厂等工业企业进行合作,开发一二产主题旅游精品线路,推进食品观光工厂、乡村体验景点、工业产线参观、现代农业旅游等项目建设。

推进服务业与数字化融合。推进国内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进一步发展,以宣州区淘宝服务中心为基础,加强与阿里巴巴等数字龙头企业的合作,推进智能卫浴、特色食品等行业电商平台构建,试点建设宣州跨境农产品数字贸易平台项目,推进智慧物流集散中心和专业化智慧冷链建设。完善旅游行业与数字化融合程度,提升智慧旅游应用服务能力,在重点景区打造智慧旅游示范点,推进线上线下结合的“云旅游”模式以及AR、VR等多媒体旅游展览项目,布设智能监控、景区多媒体等基础实施项目建设,优化提供线上票务系统、刷脸入园/支付、客流数据可视化平台、多媒体文化体验中心等项目。加速智慧医养服务发展,推进互联网医疗机构与现有医疗资源的融合,进一步推广禾康智慧养老模式,引入智慧医院、健康管理、智慧医养等服务板块,推进智能看护、远程探视等服务落地。推进金融业数字化发展,支持区内企业在智能金融风险防控方面开展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金融信息链的交叉验证,提升金融安全保护能力。推进数字教育发展,加大在线教育资源的研发和共享力度,加快线上线下教育融通,推进省、市、区、县各级各类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开放,进一步推进与长三角区域教育资源平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七) 强化服务业品牌塑造

加强服务业地方特色品牌塑造。在商圈服务、旅游休闲、文化创意、健康医养、职业培训等行业积极引入高端品牌企业,提升地区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吸引高消费人群引流,建立地方服务品牌。深入挖掘宣州儒家文化、红色文化、酒文化、慢生活文化的内涵,结合直播平台、社交网站、视频网站等新媒体进行宣传,打造兼具宣州特色与文化影响力的地方文化品牌,进一步鼓励并组织企业皖东南名品向长三角推介活动。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本地零售品牌和老字号品牌等,进一步强化地方企业品牌意识,鼓励服务业企业在品牌管理、形象设计、顾客服务和宣传推广等环节发力,出台专项政策,支持企业参与省级品牌评定、国际品牌认定并对通过评定的企业进行奖励,鼓励企业树立商标产权意识。

促进地方服务业标准化体系打造。针对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双创服务、餐饮服务、医养服务、教育服务等行业,参照国家发布的标准化文件,市区共同细化服务业标准化文件,尤其重视现代物流和商贸的标准化建设,针对共同配送、标准化载具、信息数据接口和共享、服务质量和安全标准、库存管理标准、多式联运标准、电商交易保障标准等方面对区内企业进行引导规范和协同治理,推进一批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区市场监管局在试点建设过程中,定期对企业开展“专家巡诊”工作,扎实做好企业服务标准化跟踪服务,通过数字监管手段进行监督,规范企业经营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从而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八) 促进招商质量提高

优化招商引资队伍,推进产业链招商。聚焦招商引资,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对外招商工作。在现有招商团队基础上,完善招商人员培训体系,提升招商人员综合素质;围绕重点企业建立企业决策者信息库,实现与目标企业决策者的有效沟通,推进产业链招商。建立产业招商考核激励机制,提升招商人员、中介机构积极性。积极对接大中型企业高管、招商中介高管等相关产业领域专业人士,定期开展招商相关产业知识、商务知识、沟通技巧等招商技能培训,加强招商队伍的能力建设,全面提升招商队伍的专业素质。

拓展运用多元化招商模式。综合运用以商招商、平台招商、中介招商、产业链招商、产业基金合作招商等模式,与飞地经济模式结合,充分利用宣州土地、劳动力等成本优势以及自然资源、产业发展基础,对接长三角等发达地区资源、要素和产业的跨区域流动,大力招引一批高端项目。拓展运用离岸孵化招商等新型模式,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初创型项目集聚的一二线城市建立广泛合作,从孵化期即以股权、战略合作协议等模式与企业形成紧密联系,为未来落户打下基础。

打造全球化线上招商大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构建线上招商平台,提高招商工作信息化水平。建设区招商引资信息资源库,提供投资环境、投资主体、投资项目、重点产业、土地资源等数据,对相关招商数据进行汇总、存储、分析和挖掘;打造招商综合信息平台,编制宣州区投资考察路线图、平台载体导引图、产业用地供应图、投资合作机会图、行业政策一览图、开办企业流程图等,向全球各地企业进行推介宣传,提供财税、要素成本、“一事一议”扶持等优惠招商条件,增加招商引资成功率。

推行多管齐下的招商奖励政策。制定个性化招商引资奖励政策,明确将新引进的电子商务、跨境贸易、健康服务、旅游服务、现代物流、文化产业、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企业作为奖励范围,对于获得省级平台资质和省级奖项的平台进行资金奖励;对新建成开业的旅游综合体、主题精品酒店、乡村旅游、主题乐园以及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项目按实际投资额给予补助,对利用农村旧宅改造建设的乡村精品民宿给予补助;对于参与整合区内一二产供应链的中央厨房和新零售业态产业按实际投资额给予补助;对单独立项的重点商务楼宇项目纳入楼宇政策扶持范围,根据服务业企业年度经济贡献区级实得总额对楼宇运营方给予相应奖励;为政府工作人员、招商服务人员、项目投资方等奖励对象提供物质奖励和考核加分奖励,强化奖励兑现。

七、“十四五”保障措施

(一) 优化体制机制

优化管理模式。完善市区协同机制,在重大项目招商、重点产业扶持方面共同发力,对于市区共建的重点载体,明确各自责权,加快推进。强化组织领导,由区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制定相关政策,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促进各部门、各条线间的协作与对接,建立区本级与服务业集聚区联动管理体制。

突破体制性障碍,促进资本流动。在规范准入条件的基础上,推进国有资本改革,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等领域,形成多元经济主体参与的市场良性竞争格局。放宽经营管制,扩大服务业经营范围,形成按质论价的市场定价方式。

推进服务业产业化发展。遵循政企分开、企业与事业分开、营利性机构与非盈利性机构分开原则,加快服务业产业化进程。寻求服务业发散性发展,推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关联集群的形成。

(二) 提升营商环境

减少政府行政干预,提高办事效率。降低服务业发展准入门槛,鼓励小微企业进入市场。简化服务企业登记注册、税务登记等审批流程和手续,实现高频事项一网通办、一次办理。加强工作人员培训,提高宣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水平和服务意识。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国家、省已有的各项服务业税收优惠政策基础上,按照最大优惠幅度执行政策,针对公共服务和高新技术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产业给与税收优惠。用好政府产业基金,加大对服务业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产业基金引导作用,引进各类投资。

推进平台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打造一批迎合未来市场需求的服务业平台,形成一批服务业聚集区。利用省级示范平台申报机会,争取资源,促进项目投资,打造服务业新业态。建设服务业产业园区,推动服务业集群化发展。加快综合保税区建设,协调海关、税务等部门,共同促进服务业对外发展。

(三) 强化要素保障

保障用地需求。在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规划、产业规划层面统筹规划服务业项目布局及用地规模。针对符合要求的服务业项目建立绿色审批通道,加快审批流程。支持利用存量工业、仓储、商业用地及闲置用地兴办现代服务业。帮助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对权证不全企业依据程序给予补办。

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银行业机构加大对服务业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延长服务链条,提高服务效率。鼓励各类创业投资机构、融资性担保机构、融资租赁公司等准金融机构面向服务业领域拓展业务范围、扩大业务规模。

降低企业负担。落实服务业企业在用水、用电、用气、用热等方面优惠政策。对涉及服务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进一步进行清理,对检测检验等费用采取一定优惠政策。

(四) 扩大人才供应

拓展人才引进渠道。鼓励支持区内学校跟紧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的步伐,开设服务业相关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快服务业人才输送。鼓励服务业聚集区与高校、人才市场展开合作。健全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统筹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资金,合理安排就业补助资金,形成市场培训和政府补贴培训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利用会展、行业协会、商会等平台扩大人才引进。加大人才补贴奖励力度,鼓励创业及科研成果转化,激发高层次人才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加强对外合作交流。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平台共建、人才共享机制满足用人需求。利用G60科创走廊平台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加强和长三角其他先进地区深入合作,引入先进服务业发展经验和模式。积极探索“共享人才”等新兴人才引进模式,促进人才流动。

(五) 落实监测考核

强化督查考核。加强对服务业发展年度考核,定期收集、汇总、上报基础数据,开展绩效评价和年度总结。明确服务业监管部门责权,实施统一管理、分级负责,避免监管过程中出现缺位及越位情况。

加快监管转型变革。健全地方性监管机制,适应一二三产融合趋势及新型服务业模式,针对专业服务、电子商务、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新领域服务业发展,构建责任清晰、依法监管、公开透明的服务质量监测评价体系,确保信息公开,鼓励第三方机构监督及企业自我监督。


附表:“十四五”重点项目

表8. “十四五”服务业重大项目

产业

项目名称

功能

牵头部门

配合部门

项目进度

现代

商贸

宣州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与阿里云、舜天信息等企业进行合作,建成集数据传输与交换、电子数据采集和预处理、综合信息服务、增值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带动宣州跨境电商出口业务高效运作。

区商务局

 

概念想法提出

宣城电子商务产业园

项目拟规划占地约150亩,建设办公及辅助性用房约15万平方米,引导宣城市本地和承接沿海地区溢出的电子商务企业入驻。

区商务局

 

对外招商推介

现代农副产品大宗交易中心

打造集农产品存储、加工、运输、销售为一体的长三角农产品供应链中心,集散中转农产品,分拣分装、直供直销长三角城市商超和社区,实现农产品交易品牌、数据和金融服务本地化。

区商务局

区发改委

概念想法提出

智果产业园(夏渡)

打造水果智能生产管理服务平台,促进中高端果品定制化生产。建立水果智能化种植基地及供应链服务中心。

区商务局

 

概念想法提出

九州批发市场区块改造项目

利用靠近宛溪河水系经济带和高铁站交通枢纽经济带的优势,建设包括文化创意、休闲购物、商办一体的纽带型城市综合体。

区商务局

区住建局

概念想法提出

电子商务总部核心聚集区

建设办公楼宇、展示交易中心等,促进电商平台、跨境电商、电商服务(配套)、信息安全企业集聚。

区商务局

 

概念想法提出

滨河商住综合体项目

以永辉超市大型商业综合体为核心,加快打造高端教育健康养老配套,推动高品质住宅小区建设。

区商务局

区发改委

概念想法提出

电商总部大楼

推动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电商企业在宣州设立地区总部,形成总部经济集聚效应。

区商务局

区发改委

概念想法提出

卫浴出口基地产业链融合平台

集成国际化电商平台、研发设计平台、检验检测平台、认证平台、物流平台等功能,为园区企业提供出口一站式服务。

区商务局

区发改委、区经信局

概念想法提出

洪林特色休闲农业综合体

将洪林打造成面向沪杭的宣州新型农旅东大门,发挥洪林国家农业科技园优势,推动衍生集主播带货、农旅节庆、农田景观、时尚乐活等农旅服务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体。

区农业局

区商务局、区文旅局

概念想法提出

未来商业中心项目

建设客流分析平台、商业信息数据库等商圈大数据平台,建设智能电子屏、导视系统等优化游客体验项目,推进智能楼宇、智慧能源管理、智慧泊车等智能化项目。

区发改委、商务局

 

概念想法提出

智慧

物流

空港产业物流园及配套产业园

为芜宣机场建设物流配送基地,主要承接航空食品,散货集散中心

区商务局

宣州区养贤乡人民政府、

古泉政府

概念想法提出

宣城快递物流产业园一期项目

一期项目拟规划占地约200亩,建设快递物流、办公及辅助性用房约20万平方米,引导宣城市本地和外地有意进宣的快递企业入驻。

区商务局

 

对外招商推介

宣城仓配物流中心一期项目

 

一期项目拟规划占地约200亩,建设标准化仓储及辅助性用房约20万平方米,引导宣城市本地仓配、城配和外地有意进宣的仓配、城配企业入驻。

区商务局

 

对外招商推介

宣城市姚湾散货码头建设项目

共规划8个1000级散货泊位,泊位总长640米,总用地面积130269平方米,约195.40。

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泊位设施(土建部分)建设、姚湾码头场区建设等。

区商务局

 

完成审核备

宣州区健康配餐中央厨房

接入龙头级餐饮、商超连锁和零售电商企业,通过第三方中央厨房企业整合本地农产品供应链,统一食品加工运输链条,降低整体成本。

区商务局

区经信局

概念想法提出

旅游

休闲

水东景区

按照4A级旅游景区标准进行打造,建成后将与水东山岳(含水东古寨)、亲心谷生态旅游度假区、龙泉洞景区、双峰山景区,倾力打造华东区域面向长三角特色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

区文旅局

水东镇人民政府

已开工建设

 

皖南“川藏线”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提升项目

完善提升皖南“川藏线”旅游景区基础设施,主要建设杨树宕观景台、笔架石山庄、乌纱湾自驾游营地、洞山森林公园观景区、金狮洞“醉美”旅游打卡地等节点以及沿线乡镇的旅游厕所、停车场、观景平台等。

区文旅局

杨柳镇人民政府、周王镇人民政府、溪口镇人民政府、新田镇人民政府、黄渡乡人民政府

谋划阶段

摇橹特色小镇建设项目

重点围绕水乡特色,发展“梦里水乡”田园综合体,主要建设揺橹慢游体验、摇橹小镇水庄、揺橹小镇研学游、知青主题高端民宿、高端医疗康养以及集镇基础设施等工程

区文旅局

朱桥乡人民政府

可研初稿已经完成编制,上报区发改委立项

安徽宣城田园康养综合体项目

项目位于杨柳镇兴安村,占地面积约943.5亩。依托杨柳老飞机场主题特色,以其为核心从整体出发,带动周边村落及空间的主题类田园综合体区域、以点带面,优化整个片区旅游系统网络,打造主题特色鲜明、内容活力多样的特色农旅科普区域;通过布置主题科普体验区域、户外扩展区、农业科普体验区,为游客提供特色温馨的活力度假体验;依托可建设区域,并结合周边村庄发展建设农家乐,合理利用土地及建筑,打造具有特色的田园康养综合体项目。

区文旅局

杨柳镇人民政府

谋划阶段

秘境溪口

发展自然探秘、生态康养、文化体验、户外运动、山村休闲、自驾营地等文旅产品,通过项目点的积累、旅游的成熟,加之皖南川藏线的影响,提升溪口文旅招商的吸引力,从而助力溪口文旅走上发展快车道。

区文旅局

溪口镇人民政府

谋划阶段

水渚三国

以水阳镇金宝圩水乡地貌(水渚)为基础,以三国(东吴)历史为特色,打造集美食、养生、运动、文化体验、水运探秘等功能于一体的,在长三角三国主题文旅具有标杆性的水乡文旅目的地。

区文旅局

朱桥乡人民政府

谋划阶段

宛溪河夜间经济集聚区

促进“流动夜市”建设,丰富酒吧、茶吧、购物、滨水夜游、(微)演艺等夜间娱乐项目,搭建夜市、夜食、夜展、夜秀、夜节等多元化差异化发展的夜消费主题场景。

区商务局

区发改委、文旅局

概念想法提出

文创特色集市

融艺术创作、文化交流、文化衍生品设计与生产、文创培训于一体,挖掘诗歌文化、水乡文化、民俗文化内涵,传承宛溪河商贸故事。

区商务局

区文旅局

概念想法提出

水上旅游精品项目

以宛溪河诗歌文化体验为主题,集休闲、游憩、观光、滨水活动等功能于一体。

区商务局、文旅局

 

概念想法提出

长三角文化旅游消费联盟

与长三角主要城市合作,推进平台化市场互推、联动营销和互联网客源流量导入。

区商务局

市商务局

概念想法提出

“漫步宣州”城市休闲游线路

以国购广场、府山广场、万达广场三大特色化地标商圈为主要节点,引入时尚潮流、沉浸体验,加强宣州文化及形象宣传,提升城市商旅体验。

区商务局

区发改委、文旅局

概念想法提出

金融

保险

宣州创投融资中心

加快引入、培育科技金融专营机构,聚焦科技信贷、知识产权质押等业务,促进创业投资基金集聚发展。

区发改委

 

概念想法提出

商务

服务

宣州一站式商务服务中心

强化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合作,基于中介超市基础加快建设一站式服务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为本地重点企业、初创小微企业提供企业管理、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广告策划等专业服务。

发改委

 

概念想法提出

高端人力资源产业园

立足宣州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引进和培育人力资源培训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群,加强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培育力度。

人社局

区发改委

概念想法提出

“宣州-南京”人才飞地平台

在南京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打造展示对接交流中心、研发资源集聚中心和生活服务综合体等创新创业综合体,推动宣州人才引育。

区人社局、区发改委

市发改委

概念想法提出

综保区智慧保税供应链中心

结合综保区加快建设实际,加快引入中储智运、百世优货、准时达等企业,在提供通关、保税仓储集成供应链综合物流服务的同时,提升智能化物流体验。

区商务局、市商务局

区发改委

概念想法提出

养贤空港小镇

临空服务区、商务经济区、物流园区功能分区布局,发展临空型制造业和服务业。

区商务局

区经信局

概念想法提出

综保区国际商务区

以保税物流服务为核心,集保税仓储、内陆口岸、供应链金融、跨境电商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商务区

区商务局

 

概念想法提出

宣州区第三方中介服务超市

整合目前中介超市内容,在金融服务、法律服务、咨询服务、技术服务等方面进行业务拓展,形成多功能全方位的第三方服务交易平台。

区数据资源局

区商务局

概念想法提出

皖东南服务业产业联盟

与宁国、广德、高淳及其他市县开展合作,针对数字服务业、新兴服务业等业态进行共同招商,共建产业分园。

区商务局

市商务局

概念想法提出

双创

服务

宣城高新区虚拟大学园

市区共建,搭建集教育培训、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创业孵化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平台体系,建立协同创新网络,促进长三角高校院所与区域产业集群开展全方位协同创新,并鼓励科技型企业孵化。

高新区管委会

区商务局、区发改委、市发改委

概念想法提出

站前创新创业基地

打造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一站式服务中心、展示交易平台、路演空间及商业配套区。打造双创服务、文化创意及电商创新创业集聚区。

区商务局

区发改委

概念想法提出

G60离岸孵化平台

G60城市深入合作,对接优质初创服务业企业,进行股权合作和离岸孵化,孵化后争取落户宣州。

区商务局、区发改委

市商务局、市发改委

概念想法提出

宣州区公共产权交易市场

市区共建,与长三角e交易平台积极对接,建设一体化产权交易、产权贷、企业采购、农村交易服务等功能。

区商务局、区数据资源局

区发改委、区经信局、市发改委

概念想法提出

健康

养老

宣州区中小微企业产业服务平台

整合产业金融、融资担保、保险等金融功能,拓展对外合作、要素交流、人才对接、重大政策发布、企业办事平台等服务功能。

区商务局

 

概念想法提出

智慧养老服务项目

推进智能定位、电子围栏、危险报警、体征监测、一键求助、智能看护、远程探视等服务试点落地。

区民政局

区经信局

概念想法提出

宣州区第二人民医院智慧医院项目

试点医院物联网、在线医疗平台、智能诊疗决策、电子病历一体化等功能。

区卫健局

区发改委

概念想法提出

数字

经济

“云上宣州”大数据平台

建设数据接口,试行数字类行政服务、惠企服务、税务服务、公共信息发布、产业服务等功能,为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智慧产业等领域应用示范奠定坚实基础。

区数据资源局

 

完成项目建议书批复

 

招商引资信息资源库

政府招商及第三方招商平台内部使用,整合宣州区投资环境、投资主体、投资项目、重点产业、土地资源、投资政策等数据,进行定期更新和发布。

区招商局

区数据资源局、区商务局

概念想法提出

教育

培训

线上招商大数据平台

利用信息资源库数据,编制宣州区投资考察路线图、平台载体导引图、产业用地供应图、投资合作机会图、行业政策一览图、开办企业流程图等条线清晰招商信息,提高线上招商和推介效率。

区招商局

区数据资源局、区商务局

概念想法提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