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帮扶单位与扶贫工作队责任、项目、资金三个捆绑,确保按期实现贫困村出列、贫困户脱贫。
(一)“单位包村”工作职责
1、扶力量。帮扶单位要选派帮扶干部驻村扶贫,对未出列困村至少选派1支驻村扶贫工作队;人员编制少的单位,也可与多个单位联合选派。每支扶贫工作队由第一书记 (扶贫工作队长)、副队长、扶贫专干等3人以上组成,第一书记由副县处级以上党员干部担任。省直有关帮扶单位按要求选派县处级以上干部到对口帮扶县挂任扶贫副职。要支持选派帮扶干部在村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确保与单位工作脱钩;加强跟踪管理,落实相关待遇,解决后顾之忧。按照“单位包村、干部包户”要求,组织单位干部职工联系帮扶贫困户,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捐款捐物、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
2、扶思路。帮扶单位要深入贫困县贫困村开展调查研究,和当地干部群众共商脱贫之策,共谋致富之路。要根据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帮助完善扶贫开发规划计划。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深入贫困县贫困村,定期召开会议,了解掌握情况,听取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实际问题。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机构,要定期组织专家学者到贫困村帮助选准脱贫产业、实施脱贫项目、开展咨询服务和技能培训,提供必要指导。
3、扶政策。广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方针政策,帮助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知晓政策、理解政策、用好政策。帮扶单位安排的各项惠民富民政策,要最大限度地向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帮助定点扶贫地方党委和政府切实承担脱贫攻坚主体责任,拿出“绣花”功夫,精准实施好“十大工程”,确保各项扶贫政策措施精准落地,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4、扶项目。帮扶单位要强化责任意识,立足实际帮扶产业发展,支持贫困县以脱贫攻坚规划为引领,以重点扶贫项目为平台,将财政涉农资金捆绑集中使用,推动各类项目向贫困县贫困村集聚。以县为单位,整合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环保、旅游、文化、体育、国土、商务等部门的项目资金,实行打捆投入、集中投放,放大效果。同时,督促帮扶干部用好扶贫项目资金,切实提高扶贫精准度和有效性。
5、扶动力。充分发挥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主体作用,指导贫困地区把外帮扶与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结合起来, 组织贫困群众全程参与扶贫项目的选择、设计、实施、验收,增强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尊重基层干部群众首创精神,及时发掘基层脱贫攻坚的先进典型和成功案例,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坚持扶贫先扶志,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发掘和宣传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增强贫困群众的脱贫信心。
6、扶稳定脱贫能力。指导贫困地区坚持把扶贫开发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以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 为总抓手,突出带头人队伍建设,健全组织体系,完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带领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能力。要积极推进“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培育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稳 定脱贫防范返贫能力。
(二)“干部包户”工作职责
1、在单位驻村干部和乡(镇)、村干部的指导和协助下,了解掌握贫困户家庭情况及致贫原因等。
2、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帮助制定具体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
3、定期走访贫困户,帮助解决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使其尽快脱贫致富。
(三)驻村扶贫工作队职责
1、由选派帮扶干部组成扶贫工作队,成员不少于3人,第一书记兼任扶贫工作队长,党员副队长可任村党组织副书记。
2、第一书记在乡镇党委的领导和指导下,紧紧依靠村党组织,带领村“两委”成员开展工作,认真履行中组部关于选派第一书记“建强基层组织、推进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四项职责任务。以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为总抓手,推进村级组织体系设置、班子队伍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党内组织生活、工作载体建设、活动场所建设、工作运行机制、基本工作保障全面实现标准化。
3、扶贫工作队长负责扶贫工作队自身管理,明确队内分工,制定落实年度工作计划,扎实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扶贫工作队成员协助第一书记履行脱贫攻坚职责,配合做好各项工作。扶贫工作队团结带领村“两委”,重点抓好脱贫攻坚工作:一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农村工作特别是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促进转变观念,激发内生动力。二是精准掌握扶贫对象。领导好贫困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根据贫困人口变化情况完善贫困村贫困户档案资料,实行动态管理,坚决杜绝“两该两不该”现象,确保扶贫对象精准。三是制定扶贫脱贫计划。根据贫困村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帮助制定村级发展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和贫困户脱贫计划,督促指导落实,确保贫困村如期出列、贫困户按期脱贫。四是组织实施扶贫项目。推动各类到村到户扶贫项目资金落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因户施策实施精准帮扶,促进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借鉴运用“塘约经验”,积极推进“三变”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努力做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五是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加强道路交通、农田水利、安全饮水、生活用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帮助贫困户解决危房、就学、就医等实际困难,提升贫困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群众文化生活水平。六是协调落实结对帮扶。配合落实单位帮扶包保责任机制,组织协调帮扶单位干部联系贫困户。积极争取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