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区政府> 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113417030032497338/202101-00026 组配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机构: 宣州区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宣州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文号:
生成日期: 2021-01-15 发布日期: 2021-01-15
索引号: 113417030032497338/202101-00026
组配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机构: 宣州区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宣州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文号:
生成日期: 2021-01-15
发布日期: 2021-01-15
宣州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1-01-15 11:43 来源:宣州区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 ]

宣州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 2021年1月12日在宣州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宣州区人民政府代理区长  俞志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宣州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1]工作、落实“六保”[2]任务,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成功入选中国城市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就业创业、生态文明建设等四项工作获省政府激励表扬。

过去一年,我们力同心、共克时艰,抗疫斗争夺取重大成果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区委、区政府第一时间启动Ⅰ级应急响应,第一时间组织动员18万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冲锋在前、坚守一线,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为甲、不辱使命,15名医护人员逆行出征、驰援湖北,86万宣州人民心手相连、守望相助,精准落实防疫措施,争分夺秒复工复产,用最短时间有效遏制疫情蔓延,用最快速度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我们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把底线思维贯穿“战疫”始终,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用负重前行守护岁月静好。

过去一年,我们全力迎战、誓保安澜防汛救灾赢得最终胜利。面对“最长梅雨期、全线超保证”的罕见洪涝灾害,区委、区政府果断决策、精准调度,投入近亿元资金、40万人次,争速度、抢时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决心和斗志。广大干部群众闻汛而动、团结奋战,人民子弟兵闻令而行、昼夜鏖战,紧急转移安置13662人,人民群众无一伤亡,万亩圩口无一溃破,最大限度保障了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过去一年,我们只争朝夕、尽锐出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坚决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坚定必胜信心,深入开展“抗补促”[3]专项行动,全面起底进行“大排查、大攻坚”,创新实施“分类包保、两头对照、三级联动”[4]长效问题排查整改机制,集中发力“啃硬骨”“攻堡垒”,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等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到位,“两不愁三保障”[5]和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就业扶贫成效获省委主要领导肯定,新时代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过去一年,我们自我加压、奋起发展,“六大会战”[6]打出显著成效。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全面掀起“六大会战”热潮,建立健全三级指挥体系、分层分级加密调度频次,苦干实干100天,以工作主动赢得发展主动,百日会战期间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0%以上,有效对冲疫情汛情影响。预计,区属生产总值增长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5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8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发展的韧性和活力越来越强。

一年来,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保实体稳增长,产业质效加速提升。工业突破加快推进。持续开展“工业突破年”活动,规上工业企业数首次突破300家。战新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工业技改投资增15%以上。开展“四送一服”[7]专项行动,解决企业“五难一缺”[8]问题557个,减税降费超4亿元。美乐柯制冷等4家企业通过国家级“两化融合”[9]贯标认定,博瑞特热能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亚邦化工获评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5家企业产品入选国家级绿色设计名单。宣酒新产品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连续四年获评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粮食生产“十七连丰”,烟叶产值2.4亿元,稻渔综合种养12.5万亩。创成2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64.8亿元,获评省“五个一批”[10]农产品加工强县。宣州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新增家庭农场293家、农民合作社23家。进入全国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华卫集团跻身中国农业企业500强,木子禽业位列全国农民合作社榜单第六。现代服务业逐步复苏。新增限上商贸单位34家、电商经营主体219家,省农村电商示范镇1个、示范村4个,电商销售额增长10.4%。寻梦鲜花网销额行业全国第一。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扎实推进,获评省级特色旅游名村1个、省休闲旅游示范点5家。水东大景区提质提速,山岳旅游、溪口十八湾等项目加快建设。杨柳花溪谷开园运营。成功举办农民丰收节和水东蜜枣、朱桥摇橹、洪林虾稻等系列节庆活动。入选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

二是扩投资增动能,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创新动能加快集聚。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总数达53家。预计,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7.8%,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44%。获批省重点研发项目3个,绿源机械等3家企业通过省科技重大专项验收,精方药业获评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凯欧纺织获评省企业技术中心。申请发明专利311件,授权发明专利71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38%。新拓装备进入省“115”产业创新团队[11]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全年谋划储备“两新一重”[12]等重点领域项目707个,总投资2625.4亿元。严格项目并联审定,准入项目127个。常态化开展项目集中开工,实施重大项目“四个[13]落地帮扶机制,东颖电子、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111个项目开工,乐方食品、贝拉乔家居等48个项目投产。列入省重点项目125个、市重点项目147个,完成投资分别占年度计划143.9%184.4%。古泉换流站建成安徽首例“5G+特高压”新基建应用。园区平台支撑有力。宣城高新区持续“以升促建”,深化“多评合一”[14]改革,首例“标准地”[15]项目开工建设。园区经济逆势上扬,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2家,63个项目开工、38个投产,实现经营收入3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突破70%。宣州经开区发展步入快车道,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98.2%,进出口总额增长68.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3%,32个项目开工、24个投产。要素配置更加高效。开展“五未”土地[16]处置专项行动,清理“三类”土地[17]1864亩,盘活闲置厂房12.3万平方米,亩均效益水平显著提高。新增工业用地1500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获批指标1342亩,新增耕地验收5500亩。争取专项债、抗疫特别国债4.6亿元。新型政银担[18]16亿元,国有担保平台为企提供担保服务和应急转19.1亿元。13家企业挂牌省股交中心。瑞丰担保升格市级平台。常态化举办“2+N”招聘活动[19],为612家企业解决用工4408人。

三是抓对接促融入,活力动力持续释放。区域合作不断深化。积极对接“一地六县”合作区[20]建设,推动设立安徽自贸区芜湖片区宣城联动创新区。与高淳谋划共建省际毗邻功能区。宣州经开区、高淳经开区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始终坚持以商招商、链式招商、专业招商,创新不见面“云招商”,新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125个,实际利用省外资金213亿元,其中长三角地区项目占比65.6%。进出口总额增长5%左右。互联互通更为紧密。商合杭高铁、皖赣铁路扩能改造芜宣段开通运营,芜宣机场即将试飞,宣州迈入“高铁航空时代”。宣绩高铁、宣泾高速加速推进,巷口桥铁路二级物流基地配套路网启动建设。水阳江船闸通航运营,宣州综合码头二期、汪联河北山物流码头二期建设加快。重点改革推深做实。完成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全面深化“互联网+宣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改革,宣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效率提升10%以上。深入推进“模拟审批+告知承诺制”改革,重点项目立项至开工审批时限压缩至50个工作日以内。推进“56证合一”改革,培育市场主体8102家。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

四是提品质强功能,城乡发展协同共进。精准服务中心城市建设。市区一体以全省第一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住宅小区管理水平提升专项行动扎实推进。19个老旧小区完成综合改造。澄江街道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基本完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完成市重点土地房屋征收项目39个,征收土地5066.2亩、房屋26.4万平方米,拆违2.6万平方米。中央生态绿地建成开放。阳德路、青弋江大道南环线通车。乡村振兴稳步实施。深化农村“三变”改革[21],经济薄弱村全部消除,经济强村达58个,占比居全省前列。成功入选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市,建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9个、示范村8个,省级中心村“生态美超市”全覆盖,改厕6142户。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全省优秀。水东前进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省百家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投入1.3亿元,实施“四启动一建设”[22],完成6个千亩圩口堵口复堤。港口湾水库灌区工程有序推进。加快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建设,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S104宣港路、S604朱沈路建设加快。完成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165公里。基本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纵深推进“三大一强”[23]专项攻坚行动,全面完成“1+2+N”[24]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年度整改任务。常态化开展露天禁烧、秸秆禁烧PM2.5平均浓度下降21.3%。深化河(湖)长制改革。启动南漪湖流域跨界污染防治。加强固废污染监管,土壤环境质量稳定。水阳江、青弋江干流全面禁捕,退捕渔民全部上岸。

五是补短板保民生,全面小康普惠共享。民生保障不断加强。投入17亿元,完成省定民生工程。城镇新增实名制就业1303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城乡低保标准稳步提高。城乡养老三级服务中心建设覆盖率达100%。医保电子凭证全面推广。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14户、公租房实物分配340套。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新改扩建学校8所,4所公办园和市四小中梁校区开班招生。高考万人达线率全市第一。获评安徽省教育强县。宣城市信息工程学校入选省级示范特色中等职业重点建设学校。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4个,宣城市中心医院控费成效获全国表彰,宣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新院区启用。获评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基本实现城乡公益性公墓全覆盖。入选国家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皖南花鼓戏《青春·李夏》入选全国脱贫攻坚舞台艺术优秀剧目。社会治理更为有效。深化法治宣州、平安宣州建设,七五”普法全面完成,扎实开展“守护平安2020”专项整治行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决胜收官。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市区一体创成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全面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区工商联连续六年获评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作用充分彰显,民族宗教、史志档案、外事侨务、防震减灾、对台、消防、供销、老龄、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这一年,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各项决策部署,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化“三个以案”[25]警示教育,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区政协及各民主党派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满意率稳步提升。坚持依法行政,严格遵守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办理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案件78件。政务公开工作扎实推进。完成审计项目95个,节约政府支出6584万元。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减负。

各位代表!2020年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标志着“十三五”规划顺利收官。回望过去五年,全区上下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咬定目标,锐意进取,大胆实践,谱写了宣州发展又一精彩篇章。

五年奋斗,全面小康胜利在望。我们持续聚焦全面小康三大攻坚战,现行标准下13472户26952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全面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高质量抓好扬子鳄保护区等突出环境问题整改,生态环境根本性改善。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1+9+N”各项任务落实落地。86万宣州人民将与全国人民一道如期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五年奋斗,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我们连续四年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达45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服务业增加值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23%、87%;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5:39.5:5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8%。先后荣获27项国家级表彰、38项省级表彰。

五年奋斗,开放合作成果丰硕。我们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格局,重点打造“两区三工业集中区”平台,积极承接沪苏浙产业溢出效应,宣城高新区创成省级高新区,狸桥开发区去筹升级更名宣州经济开发区,五年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36个,立讯精密、美诺华、美帮机电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世界第一特高压±1100千伏古泉换流站投入运营。对外贸易发展壮大,进出口总额较“十二五”末增长31%。

五年奋斗改革创新成效明显我们始终把改革作为关键一招,统筹实施543项重点改革,11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机构改革高效完成。“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区级行政权力事项压缩42%,“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100%。战新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提高21.1和25.3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高新技术企业数分别为“十二五”末的4倍、3倍。

五年奋斗,城乡面貌持续改观。我们市区一体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乡村振兴开局良好,坚持城乡“多规合一”,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26]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建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77个。空气优良率全省第二。狸桥、水阳、水东、孙埠入选全国镇域经济综合实力500强,洪林、水阳获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狸桥、水阳进入全省经济实力百强,洪林进入全省美丽宜居百强,水东甜蜜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

五年奋斗,民生保障显著增强。我们民生工程累计投95.7亿元,较“十二五”时期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2.26。城乡低保标准年均分别增7.3%、25%,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基本全覆盖。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8所,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1.2%。城乡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有效缓解。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97.7%。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居全省前列。

各位代表!事非经过不知难,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鼎力支持的结果,更是社会各界和广大干群拼搏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区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和所有关心支持宣州建设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安不忘危、稳不忘忧,尤其是这场疫情防控的大战大考,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宣州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一是受疫情冲击和宏观环境影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进出口总额等指标未能完成年度和“十三五”预期目标。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表示深深的歉意。二是经济总量不大,产业层次不高,产业链延伸不足,科技创新能力偏弱,新旧动能转换亟待提速。三是营商环境优化还不充分,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重点领域关键改革仍需持续发力。四是医疗、教育等社会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对美好生活期盼还有差距,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五是少数干部面对新时代、应对新问题的工作状态、能力水平、责任担当需进一步提升,等等。对此,我们一定直面问题短板,竭尽全力做好工作,让发展更有质量、让群众更加幸福。

二、“十四五”工作展望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纵观大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严峻,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三地一区”[27]“一地六县”加速推进,宣城全域融入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战略机遇乘数效应叠加。宣州已进入重大战略红利期、跨越追赶窗口期、区位优势凸显期、生态潜力迸发期“四期叠加”发展新阶段,同时也面临周边地区“虹吸效应”[28]“洼地效应”[29],如何应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于非常之时、担非常之责、下非常之功,乘势而为、乘胜而上,奋力开创宣州高质量发展崭新局面,打造长三角产业创新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安徽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先行区、皖苏浙交汇区域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发展引领区。

根据区委“十四五”规划建议,“十四五”期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亿元,年均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左右;三次产业结构调整至8:42:5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发展水平。

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我们将更加注重战略融入,增强开放发展新动能。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入对接“一地六县”,深化友好区县合作,谋划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区、省际毗邻新型功能区、宣宁芜一体化先导区。依托芜宣机场临空产业园,加强与安徽自贸区芜湖片区协作,建设宣城联动创新区。狠抓招商引资不放松,力争五年引进亿元项目400个以上。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在行政审批、园区改革等领域取得突破,坚决破除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打造营商环境首善之区。

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我们将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建设创新创业新高地。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核心位置,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实施创新主体增量提质计划。依托宣城高新区创新平台,加快科技创新中心、生物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力争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2.8%,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8-10件。

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我们将更加注重工业支撑,重构产业发展新体系。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区”战略,立足“两区三工业集中区”产业基础,构建“3+5”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培育精细化工、智能装备制造、碳酸钙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力争产值分别超500亿、200亿、200亿。品牌打造绿色食品、家居卫浴、绿色建材、文旅康养、商贸物流五个特色产业。力争五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0家以上。

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我们将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展现城乡一体新面貌。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强化发展空间总体管控,着力构建“一核两带双廊”[30]“标准集镇-重点镇-一般镇”发展体系。举全区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盘活农村资源要素,打造全省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区。

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我们将更加注重生态挖潜,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完善生态文明统筹协调机制。严格落实“三线一单”[31]硬性管控,强化区域协同治理。深化河(湖)长制、林长制改革,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探索金山银山转化机制,完善生态价值评价体系,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打造美丽中国宣州样板。

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我们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开创和谐美好新生活。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筑牢社会保障网络,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推进养老服务事业稳定发展。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建设更高质量教育强区。深入实施“健康宣州2030”,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繁荣发展文体事业和文化产业,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坚持安全发展理念,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彰显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富成色、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三、2021年主要目标和任务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宣州奋力实施“六大攻坚、三年攀高”行动的起步之年。我们必须以慢不得、等不起、坐不住的紧迫感,一路风雨兼程,努力奔跑、加速攀登,推动宣州更高质量发展。

2021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和区委十三届十五次全会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全面掀起“六大攻坚、三年攀高”行动热潮,奋力交出“两个更大”[32]宣州高分答卷,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立足“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建议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区属生产总值增长8.5%,力争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力争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力争10%;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5%,力争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力争8.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发展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控制在市定目标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致力对标融入,在更大力度落实国家战略中提升宣州站位

奋力交出“两个更大”宣州高分答卷,我们必须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深度融入区域协同发展,加快建设重大战略平台,充分展现宣州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担当作为。

全面融入区域协作分工。聚焦五个“区块链接”[33]战略,主动对接“一地六县”、安徽自贸区芜湖片区和芜湖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市区一体共建联动创新区、临空产业园,申建综合保税区。探索产业跨地区转移利益共享合作机制,全面对接南京江宁、杭州下沙和上海临港产业区,共建“产业飞地”、省际产业合作区。谋划建设宣宁芜一体化先导区。加快与高淳经开区产业协同,建设省际毗邻新型功能区。支持水阳、黄渡、古泉、文昌等乡镇与周边区域协同发展。积极参与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G60科创走廊产业联盟、采购商联盟。推进民生领域合作,努力在交通、旅游、医疗等方面与长三角实现“同城待遇”。

全面接入区域互联互通。推动宁宣杭高速等跨区域通道互通,助力G50、G5011高速改扩建,全力保障宣绩高铁、宣泾高速建设和芜宣机场通航,推动机场快速通道、青弋江大道九标段开工建设,实现中心城区和机场30分钟快连。加快推进宣州综合码头二期、汪联河北山物流码头二期、姚湾码头建设,完成水阳江航道整治提升。启动G329孙埠至大汪村段建设,完成S206管家渡至雁翅段前期工作,实现S104宣港路、S604朱沈路通车。建成盛家桥及渠化道路,开工建设天成桥。建成“四好农村路”[34]74公里,畅通交通“内循环”。

全面加快平台扩容升级。启动编制新一轮园区发展规划,让重点平台支撑重大战略。宣城高新区全力“以升促建”国家级高新区。探索“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开启“二次创业”。启动宣城高新区小学、综合医院建设。确保40个项目开工、40个投产,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家以上,力争重返全省30强。宣州经开区加速产城融合,启动邻里中心建设,确保30个项目开工、20个投产,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以上,冲刺全省50强。支持水阳、孙埠、寒亭工业集中区主动链接长三角,大力发展船舶修造、绿色建材、精品家居、高档卫浴等产业,扩量提质、特色化发展。依托洪林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沪苏浙优质农产品加工供应销售总额102亿元以上。强化旅游要素支撑,支持振宣文旅公司壮大投融资实力,建设“一核两带三片区”[35],打造长三角生态文化休闲康养旅游目的地。

(二)致力工业突破,在更大力度实施创新驱动中提升宣州实力

奋力交出“两个更大”宣州高分答卷,我们必须保持“工业强区”战略定力,全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努力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占据先机、赢得优势。

着力推动创新赋能。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加强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分类指导,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4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引导企业争取国家、省、市科技专项,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件以上。实施创新平台增效工程,启动宣城高新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鼓励企业设立异地研发中心,力争“研发飞地”取得突破,实现更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实施创新人才集聚工程,组建发展智囊团,完善“候鸟专家”“周末工程师”柔性引才机制,力争新培育认定高技能人才600名以上。落实“宣州人才卡”政策待遇,做好住房、就医、入学等“最后一米”,让各类人才在宣州安心安身安业。

致力壮大主导产业。建立产业“链长制”,实施“一链一队、一链一图、一链一策”。聚焦精细化工产业,鼓励美诺华实施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围绕申兰华色材、至纯生物医药引进高端研发、基础化工等中上游企业,力争实现产值120亿元。聚焦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数字化转型,成立智能制造服务联盟,培育专用设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新增长点,力争实现产值80亿元。聚焦碳酸钙新材料转型提升,重点发展改性材料、功能母料和工程塑料,打造上下游企业共同体,力争实现产值50亿元。加快布局5G、区块链、云计算等数字产业,战新产业产值增长15%以上。

大力培育企业主体。开展龙头企业培育行动,制定三年培育计划,强化产业协同配套,扶持立讯精密、美诺华等成为主业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旗舰企业,确保应税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10家左右、规上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70家。支持企业股改挂牌上市。开展中小企业扶优行动,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力争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5家以上,打造一批“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企业,建设3-5个小微企业园,确保净增规上工业企业40家以上。开展百企技改升级行动,把技术改造、产业整合、智能化改造作为主攻点,全力推进传统产业企业滚动技改,积极培育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力争企业装备升级改造30家以上,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5%以上。

(三)致力扩大投资,在更大力度增强发展后劲中提升宣州动能

奋力交出“两个更大”宣州高分答卷,我们必须坚持“项目立区”,更加注重项目质量和落地实效,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和经济增长点。

精心储备提升项目“谋划深度”。紧盯国家和省政策导向、资金流向,借用“外脑外力”深度谋划储备一批“两新一重”、科技创新、生态环保、医疗卫生等领域项目,动态调整充实重点项目库,确保全年谋划项目300个以上,达可研深度180个以上,其中产业类项目不少于200个。加快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列入省、市重点投资项目分别达124个、119个。

有的放矢提升项目“招引精度”。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奖扶政策,优化调整招商力量、考核方式,打造专业产业招商“热血尖兵”。紧盯长三角重点区域、长江经济带重要城市产业转移,围绕“3+5”现代产业体系修订“招商图谱”,发挥产业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大数据招商联动效应。建立目标企业名录库,瞄准国内500强、行业100强和上市公司,全力招引重大产业项目,力争50亿元以上项目“零突破”、5亿元以上项目翻一番。确保新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135个以上,其中亿元项目80个以上;利用省外资金超210亿元。

强力攻坚提升项目“落地速度”。严格落实“四督四保” [36] “三个走”[37]“四个一”等机制,做实项目帮办员制度,加强清单化推进、全周期管理,深化项目建设半月通报、每月观摩和集中开工“轮值上岗”等制度,确保特种管阀产业园、源鑫精密配件等项目全面开工,立讯精密二期、虹光新材料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全流程管控,加快专项债项目建设进度。力争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50个以上、其中工业项目40个以上,竣工项目不少于45个,投产项目不少于20个,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投资额超80亿元,助力“工业强区”跑出宣州“加速度”。

(四)致力扩大内需,在更大力度服务新发展格局中提升宣州活力

奋力交出“两个更大”宣州高分答卷,我们必须立足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坚持把促进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全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提供高质量城市服务。积极投身“城市建设年”活动,强力推进土地房屋征收,全力保障市重点工程和棚改项目实施。持续深化“两创建一提升”[38],实施24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逐步推动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强化违法建设管控,确保新增违法建设零增长。建成餐厨垃圾处理项目,积极推进5个城区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规范城区犬类管理。全面提升“两站”站前广场管理服务水平。构建“城警联勤”运作模式,解决更多群众有感的关键小事。

培育高质量消费供给。提升万达广场、国购广场等中心商圈聚合力,支持大统华等传统商超拓展“新零售”,鼓励星隆小吃街、敬亭美食街等特色街区打造“深夜食堂”。规范发展“地摊经济”。确保净增限上商贸单位30家以上。发展直播经济、智能零售等新业态新模式,力争培育网络销售额超亿元企业2家以上,电商销售额增长10%以上。发展现代物流,与湾沚区联动共建“超级港”,力争设立物流配送分拣中心。举办“醉美宣州·遇见慢时光”旅游攻略大赛、“舌尖上的宣州”美食大赏。支持水东大景区建设,加快“皖南川藏线”宣州段保护开发,建设洪林虾客小镇,鼓励溪口、周王、新田、朱桥、文昌等地依托资源禀赋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不断释放文旅消费潜能。

推动高质量对外开放。坚决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引导企业开拓多元外贸市场,支持婉饰琳家纺、欧帝斯卫浴等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合作,共建境外营销网络和海外仓。做强国家卫浴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加快建设卫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大力发展跨境电商,鼓励设立跨境电商孵化中心。支持适销对路出口产品转内销。力争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20家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5%以上,利用外资增长6%以上。

(五)致力优先发展,在更大力度推进乡村振兴中提升宣州品质

奋力交出“两个更大”宣州高分答卷,我们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39]要求,现有帮扶政策总体保持稳定、分类优化调整。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重点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监测,深化“分类包保、两头对照、三级联动”长效问题排查整改机制,精准帮扶、动态清零。继续做好产业扶贫,鼓励村与村抱团发展,提升扶贫项目和资金资产使用效益。深化“三业一岗”[40]就业扶贫。搭建农产品产销平台,拓展消费扶贫渠道。兜底保障农村低收入人口基本生活。

加快发展乡村产业。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抓紧粮食生产,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保障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区域品牌建设,新认证“三品一标”[41]4个以上。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合作社15家以上、家庭农场150家以上。持续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确保通过中期评估。积极争创省级水产产业园。优化宣城现代功能农业科创园产业布局。扎实推进“五个一批”工程,做大宣州农产品(食品)加工园,确保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8%以上。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启动全域性乡村规划编制。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新增清洁村庄40个以上,改厕1500户,建成省级中心村10个、“生态美超市”10个。加强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建成高标准农田2.5万亩、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5.2万亩。全面完成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建成13个乡镇交通综合服务站点。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和乡镇管道天然气建设。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抓好乡村治理“三治融合”[42],健全“一约四会”[43]机制,力争市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96%以上。

拓宽强村富民渠道。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巩固确权成果,做实做细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延包试点。加大农村宅基地和闲置住房盘活,增加土地等资源性资产发包收入。鼓励村园共建、村村互动、村镇联动、村企联营,“借船出海”发展村集体经济“飞地”,力争经济强村达80个以上。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成长计划,鼓励引入乡村设计师、运营团队参与乡村建设发展,培育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新型职业农民。支持洪林、寒亭、杨柳申创国家级返乡入乡创业园,打造农村创业创新升级版。

(六)致力深化改革,在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中提升宣州形象

奋力交出“两个更大”宣州高分答卷,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汇聚各方要素资源,深化重点领域关键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做好简政放权“减法”。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全领域延伸,扩大“不见面审批”服务范围,开展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推动更多审批服务事项集成整合,力争非涉密事项“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全覆盖。强力推进“模拟审批+告知承诺制”改革,最大限度精简项目前期环节。实施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推行个体工商户自主登记,力争新培育市场主体8300家以上。赋权赋能宣城高新区、宣州经开区,让园区说了算、干得成。

做强后续监管“加法”。更加重视事前服务和事中、事后监管,推动监管事项清单化和监管行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双随机、一公开”覆盖更多领域。提速数字宣州建设,搭建“互联网+监管”平台,推动监管方式向专业化、智能化转变。加强中介超市监管,制定更加严格的市场退出机制。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跨领域跨部门联合执法,完善信用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机制。

做优帮扶实效“乘法”。完善《促进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实施“企业服务直通车”,设立帮扶专员,让政策惠及更多市场主体。创新政银企对接方式,提升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中小微企业贷款比重,普惠型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0.5个百分点。推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启动宣城市生物工程学校高新区新址建设。推行企业共享用工机制,着力缓解结构性用工难题。继续实施“五未”土地处置专项行动,开展存量土地清查,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800亩以上;新增耕地5000亩以上。

做实体制革新“除法”。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精准实施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倒逼企业转型发展。坚持“先做土地、后做项目”,开展区域评估,宣城高新区、宣州经开区30%以上新增产业用地实行“标准地”出让。推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执法权相对集中改革。加快洪林现代农业示范区、宣城现代功能农业科创园体制改革,推进产镇融合发展。启动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探索“现场标准化管理”。全面实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坚持开源节流、挖潜增收,持续提升财政质效。支持国有平台市场化运作,宣州经开投资公司实质性运行。

(七)致力绿色发展,在更大力度打造生态样板中提升宣州魅力

奋力交出“两个更大”宣州高分答卷,我们必须深入践行“两山”理论,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节奏、提高标准,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让绿色成为宣州发展最动人色彩。

纵深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深化“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坚决打好“1+2+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歼灭战。加强扬子鳄保护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修复,加大水阳江、青弋江等重点水域岸线管护力度。落实长江流域重要支流禁捕退捕长效常治机制,让“十年禁渔”铁令生威。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完成人工造林1600亩、森林抚育4.7万亩,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争创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

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升级。加强大气污染治理能力建设,实施PM2.5和臭氧浓度协同控制,强化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全面加强裸土扬尘、露天焚烧管控,确保大气环境质量达省定要求。严格落实河(湖)长制,继续开展南漪湖、金宝圩、朱桥联圩等水环境综合治理,实现国省考核断面全面达标。试点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新改建污水配套管网31公里。加强土壤环境风险管控,持续开展危废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保障生态安全。

纵深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全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巩固“散乱污”企业整治成果,加快铸造产能调整置换,积极盘活环境资源指标,为发展腾出更多环境容量。启动宣城高新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加快绿色工厂、绿色产品探索实践,力争认证国家绿色产品3个以上,培育绿色工厂3家以上。

(八)致力共建共享,在更大力度保障改善民生中提升宣州温度

奋力交出“两个更大”宣州高分答卷,我们必须树牢以人为本发展理念,办实办好群众关切的民生实事,让宣州人民充分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把疫情防控作为最大民生底线。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严格境外、国内重点地区和省外务工来返宣人员健康管理,加强进口冷链食品和货物排查管控,坚决阻断疫情输入渠道。严格落实重点场所、重点人员、重点行业防控措施,严防聚集性疫情。稳妥有序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强化疫情防控物资储备,全面提升重大传染病监测预警、防控救治能力。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把兜底保障作为最大民生关切。全面实施省定民生工程。常态化开展“四进一促”[44]活动,落实稳就业各项措施,扎实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确保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以上。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精准识别和动态管理,稳步提升全民参保覆盖面。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高基金使用绩效。更加重视“一老一小”,加快新社会福利院建设,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加大重度残疾人、农村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救助力度,进一步织密织牢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网。

把社会事业作为最大民生普惠。实施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新建公办幼儿园1所,开班招生3所。东湖小学建成招生。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好职业教育,支持宣城市信息工程学校创建安徽工业技师学院。加快宣城市中心医院特色学科打造和内科综合楼建设,改造提升乡镇卫生院7家。强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力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做好皖南花鼓戏、宣笔、龙首塔等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

把协同治理作为最大民生保障。完成新一届村(居)委会换届。持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集中攻坚。启动“八五”普法,加快法治宣州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强化社会治安多维管控,建设平安宣州。大力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45],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机制,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坚决制止餐饮浪费。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开展园区地震安全性评价。推进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支持驻宣部队、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建设,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扎实推进军民融合和双拥共建。强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全面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支持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扎实做好民族宗教、史志档案、外事侨务、对台、供销、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我们披荆斩棘,走过了千山万水,我们还要勇往直前,寻求跨越赶超的“宣州路径”,奋力交出一份让上级党委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优异答卷。

让忠诚法治成为一种遵循。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永葆初心、牢记使命,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以实干实绩诠释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完善行政决策体制机制,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坚决杜绝“依法不办事”“办事不依法”,用忠诚法治理念擦亮政治底色。

让开放务实成为一种风气。把握时代大势,勇立时代潮头,走在时代前列,不僵化保守、不机械教条,以开放的思想、开阔的眼界、开拓的闯劲激活发展一池春水。弘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坚持干在实处、说干就干、干就干成,用开放务实举措描绘敬业特色。

让高效担当成为一种习惯。把高效作为政府工作主基调。高效决策、高效落实,快节奏、高效率;朝夕必争、争分夺秒,抢先机、促发展。无担当不高效,直面问题、敢于担当,果敢决策、以上率下,敢于“涉深水、破坚冰、打硬仗”,勇挑责任重担,用高效担当作风增添履职亮色。

让清正廉洁成为一种准则。情牵百姓、心系民生,做离人民最近的政府;该紧的紧起来、该放的放到位,做成本最低的政府;深化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做公开化程度最高的政府;不触法德底线、不越党纪雷池,做自我约束最强的政府,用清正廉洁姿态彰显责任本色。

各位代表!征途漫漫,惟奋斗者进、惟实干者强。在宣州“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为全面开启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宣州建设新征程而努力奋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