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宣州区农业农村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宣州区农业农村局> 政策解读> 其他解读
索引号: 11341703777363919H/202005-00077 组配分类: 其他解读
发布机构: 宣州区农业农村局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名称: 【专家解读】张红宇:如何牢牢把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性 文号:
生成日期: 2020-05-28 发布日期: 2020-05-28
索引号: 11341703777363919H/202005-00077
组配分类: 其他解读
发布机构: 宣州区农业农村局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名称: 【专家解读】张红宇:如何牢牢把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性
文号:
生成日期: 2020-05-28
发布日期: 2020-05-28
【专家解读】张红宇:如何牢牢把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性
发布时间:2020-05-28 15:58 来源: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浏览次数: 字体:[ ]

粮食是国之重器,粮食安全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具备强大的粮食生产能力。

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依靠自己的资源和供给解决了自己的吃饭问题。2019年中国粮食总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6.64亿吨,人均占有粮食474公斤。这不仅大大超过全球人均粮食占有350公斤左右的水平,也高于国际公认的人均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标准。尽管按包括豆类、薯类在内的粮食概念计算,这些年大豆自给率只有15%左右,但我们坚守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方针,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自给率一直稳定在95%以上。与此同时,中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储备,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完善的粮食储备和应急保障体系,储备标准大大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18%的安全水平。特别是从2014年开始,国家按照产区保持3个月,销区保持6个月,产销平衡区保持四个半月的市场供应量要求,增加地方粮食储备。加之粮食储运设施和条件完善,稳定价格、稳定市场、稳定预期的应急调控能力和调运机制健全,我们完全有能力满足市场充分供给,保障城乡居民正常生活和经济社会健康运行。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是农业大国,更是人口大国,确保十几亿人吃饭,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目前,国家农业产业安全特别是粮食安全,客观上也存在长期性挑战。一是资源困境。中国人多地少水缺的基本国情农情客观存在,且后备农业资源不足,农户数量多,户均农业经营规模小,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配置效率都不高,大国小农的格局将长期持续。二是科技困境。中国粮食单产水平不高,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单产只有世界先进水平的63%65%54%52%,尖端农业科技缺失,基础性农业科研水平距发达国家尚有明显差距。三是市场困境。粮食生产成本高效益低,资源性农产品在全球缺乏竞争力,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影响,粮食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结构性矛盾突出

粮食事关生存,是保障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基础和重中之重,任何时候都不能让粮食成为我们的软肋,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作为。其一,坚持藏粮于地。要保持足够的资源数量,努力实现粮食资源的永续利用。18亿亩耕地红线,17.5亿亩粮食播种面积,8亿亩稻谷、小麦口粮播种面积必须确保,到2022年建成10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其二,强化科技支撑。创新发展生物技术、装备技术、降耗技术、信息技术等,增加粮食产出总量,提高粮食品质,增加粮食生产效益,减少自然、疫病灾害,抵御市场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三,推进制度创新。进一步创新土地制度,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提高粮食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集中化程度;优化经营制度,培育发展种粮家庭农场、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增强粮食生产效益;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粮食支持保护制度,形成可积极引导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的财政、金融、保险、期货等多元政策工具和政策框架,激活粮食生产的主体、市场和要素。

此次疫情启示我们:粮食安全、产业安全的主动权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必须坚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总量安全的高标准要求,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始终做到田里有粮,库里有粮,碗里也有粮。

 

(作者系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农民日报社专家智库委员会成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