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7030032497338/201804-00107 | 组配分类: | 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
发布机构: | 宣州区人民政府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名称: | 2018年政府工作计划 | 文号: | |
生成日期: | 2018-04-18 | 发布日期: | 2018-04-18 |
索引号: | 113417030032497338/201804-00107 |
组配分类: | 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
发布机构: | 宣州区人民政府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名称: | 2018年政府工作计划 |
文号: | |
生成日期: | 2018-04-18 |
发布日期: | 2018-04-18 |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从全球看,世界经济正面临增长动能、发展方式等一系列深刻变革,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为我们在更高坐标系、更大格局上定位谋划拓宽了视野、抬升了标杆。从全国看,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全面系统部署,“七大战略”[27]、“八大任务”[28]为我们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从省市看,省委、市委着眼“三个同步”[29],提出“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和“加快打造现代化‘四个特色之城’[30]、奋力开创新时代建设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新局面”的奋斗目标,为我们“向苏浙对齐、在全省争先”坚定了信心、增添了动力。从自身看,经过多年发展与积淀,基础条件日益改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各种红利相继释放,赶超跨越正得其势,加快崛起正当其时。区委立足于新时代新方位,提出“全国百强”争先进位、提前全面建成小康、建设现代化强区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更加强化首府、首善的责任担当,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力开创宣州现代化强区建设新局面。
2018年政府工作总体思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增强“四个意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31]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32],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十三届六次全会部署,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抓手,实施生态优先、创新驱动、工业突破、乡村振兴、文旅提升、人才支撑“六大战略”,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着力推动“三大变革”[33],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34],着力加强和改善民生,奋力推动“全国百强”争先进位,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建设现代化强区不懈奋斗。
综合考虑,建议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区属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5%左右,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左右;财政收入增长6.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增长;节能降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市定目标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持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
“全国百强”争先进位、提前全面建成小康、建设现代化强区,必须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不断完善产业扶持政策体系,持续推进区领导联系帮扶企业、“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百名干部联百企”等活动,开展工业普查行动,建立企业困难服务档案,全方位保障企业发展。开展“三高一低”企业整治,完善“僵尸企业”分类处理机制,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破产清算等方式实现市场出清,推进资源要素重新流动。鼓励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确保“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坚决落实减税降费优惠政策,降低各类交易成本,持续减轻企业负担。开展质量标杆和领先企业示范行动,力争主导或参与标准制订项目2个,新增有效注册商标500件以上、省著名商标4件以上、省名牌产品2件以上。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设立“企业家日”,鼓励企业家心无旁骛谋创业、抓兴业、振实业。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进宣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体系和服务能力现代化,释放更强市场活力。完善权责清单制度,全面推行公共服务清单和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试行企业投资项目管理负面清单制度。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坚持“双随机一公开”,实现市场监管领域全覆盖。完善投资服务单一窗口受理和中介服务超市,推进“互联网+宣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建设大数据平台,真正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加强市、区对接,完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继续推进预算管理改革。深化金融改革,畅通金融血脉,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国有企业投融资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大力推行PPP投资模式,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短板。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围绕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实施创新孵化平台建设计划。加快建设宣城高新区科技新城,支持宣晟星创天地、慧科生命科学等产业孵化器、加速器发展,着力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产业链孵化体系。区创业创新服务中心申创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力争全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将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作为主攻方向,加大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1%以上;新增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企业技术中心3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新增授权发明专利60件以上。实施创新服务保障计划。完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改革科技经费支持方式,引进和培育一批创新公共服务机构。积极探索试行科技创新券制度,推行知识产权质押和科技保险贷款,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
打造“双创”人才高地。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建立健全“柔性引才”机制,建设人才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完善高层次人才需求动态信息库、精准引才目标库,推行人才服务“绿卡”,打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着力引进更多“高精尖缺”人才。启动“宣州籍人才回归计划”,充分发挥“人才驿站”作用,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互动机制,每季度开展区外招才引智活动。扎实推进“322”产业创新团队及带头人队伍建设,力争引进市级以上科创团队3个,新增高层次高技能人才100人以上。建立市场化、社会化的人才管理机制,对发展紧缺急需人才实行灵活多样薪资激励制度。完善人才培育机制,开展第二届“宣州工匠”评选、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
(二)以“工业突破”为主线,全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全国百强”争先进位、提前全面建成小康、建设现代化强区,必须坚持“工业突破”战略不动摇,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不断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加速发展新型工业。整合资源建立大工业运行协调机制,继续推进“工业突破年”活动。集聚发展提总量。紧扣“三重一创” [35],加快三大战新基地建设,推进生物医药、汽车模具重大工程和石墨烯重大专项,着力打造“四大百亿级产业集群”[36]。力争新增战新企业10家,战新产业产值增长25%以上。力争全年规上工业企业突破270家,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05亿元。转型升级优质量。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宣州行动方案”,推进“传统产业升级行动”,加快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推广应用,提升“两化融合”水平。鼓励华腾乳胶、三九茶机等企业开展“机器换人”,支持亚邦化工、海通模具等企业改造“数字车间”,引导建林机械、福美达等企业加快“智能工厂”建设,推动传统产业由低端迈向高端、技术由制造迈向创造、产品由品种迈向品牌。力争全年完成技改项目100个、技改投资52亿元。培优扶强扩增量。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着力壮大一批骨干企业、打造一批龙头企业,推动千缘模具、跃辰新能源产值迈入50亿元,奋力冲刺“百亿企业”。鼓励企业梯队发展,力争新增“个转企”90家,成长性规上企业10家,“专精特新”企业8家;超亿元企业达50家、10亿元企业3家。
转型发展“两区四园”。严格落实“两区四园”产业发展规划,完成园区总体规划、城市形象设计和规划环评。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园区建设和运营模式创新。按照“1+X”模式[37]统筹“两区四园”建设,实施园区发展“八大工程”[38],分时序启动规划-品牌-管理-资金一体化整合,努力形成一园一特色。宣城高新区全力创建国家级高新区。重点推进东区松江产业园,南部宣州科技新城、东部硖石山智能制造园、北部麒麟山智创园建设。设立宣城高新区科技局,建设高新区规划馆。推动中科院云计算中心、上海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在宣建立研究院,安徽美诺华研究院落地建设。全年力争30个项目开工、30个项目投产;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8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亿元企业8家。狸桥经济开发区加大产业升级和产城融合力度,着力打造碳酸钙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力争创成省级开发区。全年16个项目开工、10个项目投产,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家以上。水阳分园打造生态农业和休闲食品产业基地;水东分园培育健康养生、休闲食品、工业旅游等新兴业态;孙埠分园建设泛家居产业发展基地;寒亭分园打造卫浴洁具特色产业园。“四园”全年力争21个项目开工、19个项目投产,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家以上。“两区四园”财政收入均增长12%以上,工业总产值均增长25%以上。
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做大做强区域商贸中心,坚持传统与新兴、线上与线下、生产与生活并重,培育万达广场、国购广场等商业圈,提升服务品质。积极发展智慧医疗、休闲养生等“大健康”服务业,增加服务供给。全年培育限上企业10家,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亿元。加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建成区域金融中心,大力发展金融业,引进银行、证券、保险等区域性总部和创新金融机构;发展物流新业态,加快宣州港综合码头、巷口桥铁路物流中心建设,建立公共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加大“电商宣州”建设力度。建成区域电商中心,探索“互联网+商贸”创新发展模式,鼓励本土特色产品线上销售,推动电子商务集聚发展。培育一批省级示范企业,积极争创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促进互联网经济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深化与中科院云计算中心、阿里巴巴合作,培育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力争新增电商企业50家以上。
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业。启动全域旅游“三大提升”行动,打造华东地区自驾游、健身休闲游“两个首选地”,全力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公共服务提升行动。加快“皖南川藏线”东北、西北入口建设,加大基础配套投入,着力打造国家自驾游公园。完成溪口至华阳道路改造提升工程,新、改建旅游厕所5个,新建停车场5个、观景平台5处。实施项目品质提升行动。加快建设水东大景区,完成老街古建筑修缮、沿井河景观改造提升等重点项目,亲心谷文化旅游度假区开园运营。支持昆山湖、官塘湖创成4A级景区,景域山庄创成3A级景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乡村文化旅游集市,积极引进高端特色民宿项目。力争新增优秀旅游乡镇1个、四星级以上农家乐2个、省级研学旅行基地1个。实施立体营销提升行动。积极融入全市“1+N”营销体系[39],以昆山湖帐篷节等特色节庆活动为载体,与周边重点旅游城市开展战略合作,与民间旅游机构深入互动,实现客源互送、产品互联、市场互补,打响宣州旅游品牌。用好“两微一端”[40]新媒体,讲好“美丽宣州故事”。力争全年接待游客1050万人次,增长20%;实现旅游收入76.8亿元,增长20%。培育文化新业态,新增规上文化企业3家。
(三)以“项目立区”为支撑,有效蓄积持续发展新动能
“全国百强”争先进位、提前全面建成小康、建设现代化强区,必须把项目建设作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积极融入国家“三大战略”[41],深化开放合作,着力形成双向互动、内外联动的全面开放格局。
强力推进精准招商。更加明晰招商路径。继续主攻长三角、紧盯珠三角、拓展港澳台,抢抓沪苏浙地区产业转移、企业外迁、科技人才外溢的机遇,锁定浙江杭州、江苏昆山及上海松江、浦东等重点地域,深度承接、持续发力,着力引进一批带动性强、影响力大的优质项目。更加优化招商方式。推动全民招商与专业招商并重向专业招商过渡,选优配强专业招商队伍,严格考核奖惩。探索市场化招商,与专业中介机构合作开展委托招商,运用“产业+基金+政策+平台”等新模式精准招商。推进产业招商、乡情招商、以商招商,围绕“两区四园”产业发展规划,拉长产业链,提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推进集群式招商,充分发挥科研创新平台优势,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引进一批拥有关键技术、先进设备及科技含量高的轻资产类项目。更加提升招商服务。坚持招引与服务并重,进一步完善“四位一体”投资服务体制[42],细化服务流程,通过“保姆式”服务和“营养师式”帮扶,全方位优化招商服务环境,确保项目“引得来、落得下、发展好”。力争在国内外500强企业、行业百强企业招引上取得更大突破。全年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95个以上、亿元以上项目63个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2亿元以上,利用省外资金165亿元以上。
狠抓项目提质增效。强化“项目为王”意识,围绕“三重一创”、制造强区、乡村振兴等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增后劲的优质项目,既改善民生,又支持经济发展。全年谋划项目300个,达可研程度260个。严格落实“四督四保”要求,继续施行项目准入并联审定、区领导“十个一”联系点和“百名干部联百项”制度,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在线监管平台作用,加快推进德泓羊绒、尚亿汽配、泰河阀门等项目建设,切实提高项目开工率、竣工率和投产达效率。力争全年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45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5个以上、工业项目40个以上、主导产业项目10个以上,列入省重点项目96个,列入市亿元以上项目85个。
积极拓展对外合作。全面对接沪苏浙,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城市群深度融合发展,全力承接南京都市圈非核心功能疏解,深化与南京高淳、镇江丹阳、湖州南浔合作交流,不断提升开放发展水平。积极培育跨境电子商务、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企业,探索建立跨境产品体验中心,以跨境电商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加快“走出去”步伐,引导企业“抱团出海”、“借船出海”[43],支持凯欧纺织、德思电子等重点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和并购重组,鼓励龙华电子等企业发展加工贸易,参与国际分工,力争新增境外企业2家以上。发挥产业优势,做大做强卫浴、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不断提高自主品牌出口占比,形成初具特色的外贸产业集群。启动国家级出口卫浴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力争全年新增进出口企业15家以上,利用外资1.28亿美元。
千方百计保障要素。保障项目招引和落地,必须不断强化金融、土地、人力资源支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全面开展新型“政银担”和“税融通”业务,推广“循环贷”[44]、“无间贷”[45]等贷款模式,对生产经营稳定的企业,支持以订单、存货和应收账款等方式融资;对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给予必要的“过桥”帮助。充分运用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成果,大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新增耕地项目,持续清理批而未供和闲置低效用地,编制土地供应计划,全面提升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和保障能力。加速实施“务工人员回流计划”,精准开展政策宣传,像抓招商一样抓招工,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就近就地就业。建立健全企业用工服务校企联动机制,依托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市信息工程学校等职业院校,推广“校企定向招生、招生即招工”用人模式。加强与重点劳务输出地政府合作,建立劳务合作基地3家以上。设立外来务工人员邻里中心,最大限度在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市民化待遇、均等化服务。
(四)以“乡村振兴”为统揽,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全国百强”争先进位、提前全面建成小康、建设现代化强区,必须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推动要素配置、公共服务向农业农村倾斜。
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完善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多元化农业服务体系。优化农产品供给,鼓励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经果林立体种养等循环经济模式,实施45万亩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项目,全力创建2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粮食生产能力保持在52万吨。稳定烟叶种植规模,高标准建设烟稻轮作示范带,打造全国精品烟区,承办好全国烟农增收现场会。延伸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力争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8%以上。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8个。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争新增国家级、省级标准化养殖小区各1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个,新增农民合作社40家、家庭农场200家。推进农业园区转型升级,加快宣州农产品(食品)加工园、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洪林现代农业示范区力争创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宣城现代功能农业科创园全力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
打造乡村宜居环境。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一体化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巩固完善“三线四边”[46]长效管理机制,集中建设15个中心村、整治60个自然村。加强农房管控和风貌引导,推进村庄、农房设计,加强传统古村落保护,挖掘历史文脉,打造一批特色村庄,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向面上拓展、向内涵延伸。创新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进一步整合涉农资金,持续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167.4公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3万亩以上。实施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行动,加快水利重点工程和防洪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启动港口湾水库灌区工程前期工作和汤村水库建设,继续实施双桥联圩、敬亭圩堤防除险加固,努力实现城市防洪圈达50年一遇标准。
加强乡村社会治理。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村民自治,强化村务公开,以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推动农村协商民主。完成第十届村委会和第四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坚持依法治理,完善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村级治理工作机制,推进乡村治理制度创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掘和弘扬孝道、乡贤等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农村文明创建评选活动。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民文化乐园服务能力,持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让广大农村乡风更美、乡愁更浓。
做强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大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全域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加快农村土地、集体林地“三权分置”改革,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千方百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继续深化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建设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大力开展农业信用担保“劝耕贷”业务试点,率先开展农业扩大保险试验试点,推动金融资源向“三农”倾斜。大力支持农民就业创业,稳定转移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基本面;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有机衔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努力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不断提升财产性和经营性收入水平。更加重视农业农村人才,积极推进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全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00人以上。
(五)以“城乡统筹”为牵引,合力共建宜居宜业新家园
“全国百强”争先进位、提前全面建成小康、建设现代化强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打造以中心城市为龙头、城乡协调发展的宜居宜业新家园。
全力提升中心城市品质。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立足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新起点,坚持市区一体常态化推进机制,不断巩固和提升创建成果,着力打造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升级版,让城市更文明、生活更美好、群众更满意。不断深化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强化综合管理效能,运用“数字城管”等技术手段提升城市管理精细水平。持续开展老旧小区改造专项行动,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整合124个零散老旧小区物业管理,优化街道办事处物业工作站、社区物业服务站功能,推行物业淘汰退出机制,构建社区、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共治体系。
投身城市建设主战场。扎实开展“城市建设攻坚年”活动,积极投身“双百”城市建设。继续推进环城大道九标、九连山路、方家冲及周边棚户区改造等市重点工程及棚改项目征收。完成古泉新村、彩虹小区等5个安置区交付,启动虹桥二期、阳德小区二期建设,稳妥做好安置房分配工作。全力保障皖赣铁路扩能改造、商合杭高铁、宣绩高铁、芜宣机场建设,完成S207周王至溪口段二级公路建设,加快水阳江航运综合开发工程、S104宣城至港口段、S604朱桥至沈村段建设,做好G329孙埠至大汪村段、S206水阳至雁翅段、S457宁泾公路宣州段前期工作,着力构建立体综合交通体系。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按照全国城乡规划改革试点省建设要求,加快完善城乡空间规划体系,完成城市规划区外13个乡镇总体规划修编,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开展城市总体设计。按照镇级市标准,支持水阳、狸桥全国重点镇和水东、孙埠省级重点中心镇建设,鼓励杨柳积极申报省级重点中心镇,洪林、沈村、黄渡等打造区域强镇。支持宣城高新区、养贤、古泉依托芜宣机场,发展临空经济板块。深度挖掘乡镇特色资源,强化项目包装,引导社会资本和专业团队参与,着力打造水东甜蜜小镇、狸桥高尔夫小镇、寒亭卫浴小镇、孙埠家居小镇等一批凸显“专精美活”的特色小镇。
(六)以“生态优先”为导向,不断厚植美丽宣州绿色优势
“全国百强”争先进位、提前全面建成小康、建设现代化强区,必须始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生态优先战略,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宣州样板”。
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全力争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严格“三线一单”[48]约束和环境影响评价准入,对不符合环保政策的项目坚决“一票否决”。坚持排污许可证制度,启动环境保护税征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装备等绿色产业,推进企业绿色化和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能源总量和强度“双控”,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加强绿色绩效考核评价,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责任追究制度。
强化环境污染防治。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工业废气、道路扬尘、燃煤锅炉等大气污染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全年全域全面抓好秸秆禁烧,不断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深化“河长制”,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保持现状河湖库塘水域不萎缩、功能不衰减、生态不退化,确保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启动金宝圩区域水环境治理,加快13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坚决打赢“碧水攻坚战”。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开展土壤环境状况调查与风险评估,严防新增土壤污染,坚决打赢“净土持久战”。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开展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回头看”,确保问题不回潮、不反弹。强化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修复,严控保护区内各类开发建设活动。规范矿产、砂石资源开发加工利用,严厉打击非法开采经营。加强矿山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打造绿色矿山。全面推进“林长制”,强化临时占用林地生态修复,完善公益林区划调整。扎实开展“增绿增效”行动,全年新造林3500亩、封山育林1.6万亩、森林抚育12.1万亩。加快官塘湖省级湿地公园创建。全力争创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国家绿化模范城市。严格依法依规管地用地,积极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
(七)以“共享发展”为根本,努力满足群众美好生活向往
“全国百强”争先进位、提前全面建成小康、建设现代化强区,必须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为目标,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全力补齐民生短板,保障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拥有更多获得感。
提升扶贫脱贫水平。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深入实施脱贫攻坚“七大行动”,扎实开展“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防范返贫的长效机制,坚决做到脱贫不脱项目、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确保完成年度脱贫目标任务,实现脱贫高质量、可持续。更加广泛推行产业扶贫“四带一自”[49]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产业,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做到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对出列村和贫困人口较多的自然村,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力度,全面补齐生产生活条件短板。扎实推进结对帮扶舒城县工作。强化扶贫资金监管,确保扶贫资金使用依法合规。关注低保户、边缘户等群体,及时解决他们的生产生活困难,决不让一个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
强化社会民生保障。稳步实施省定33项民生工程。加快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全面改善城乡办学条件,开工建设茂盛锦苑小学,完成市八中、市十二中、溪口中心小学改扩建,推动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迈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科普为民惠民行动。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进一步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快健康宣州建设,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和健康产业,启动国家慢病防控示范区、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区创建。持续深化医药卫生综合体制改革,强化区域医共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医疗保障体系。支持宣城市中心医院创成三级医院,并与国内高端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加快推进市第四人民医院异地新建项目。全面落实两孩政策,优化计生为民服务。启动区档案馆、文化馆、图书馆、市社会福利院新院址建设,加快殡仪馆改制搬迁。
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扎实推进“平安宣州”建设,完善“一村一警一辅”机制,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和公共安全体系,完成基层综治中心“国标化”建设,规范城乡社区协商示范点建设,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扎实推进“法治宣州”建设,大力开展“七五”普法宣传教育。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带案下访,全面加强“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建设。加强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扎实推进“诚信宣州”建设,实现重点行业领域全覆盖,合力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深化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扎实开展“铸安”行动,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继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城市创建活动。大力推动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创新发展,探索军民融合发展新途径。加强气象、水文、地质、地震等工作,提高综合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能力。扎实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普查、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进一步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科协等人民团体作用,做好物价、供销、外事、侨务、地方志、人防、应急、民族宗教等工作,推动老干部、老龄、关心下一代、残联、慈善福利事业加快发展。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更严的要求。面对“四大考验”[50]、“四大危险”[51],我们要全面增强“八种本领”[52],始终同全区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不断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奋力开创新时代基层政府工作新局面。
坚持理论武装,始终把准政治方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牢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做到“五个纯粹”[53]。严格执行区委决策部署,重大事项和重要情况及时向区委请示报告。在区委的统一领导下,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确保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
坚持不忘初心,始终牢记服务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呼声当成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持续聚焦民生领域突出短板,带着感情和责任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赖。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进一步畅通社情民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坚持规范用权,始终依法依规办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察、司法等专门监督,优质、高效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认真落实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制度,实现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表率作用,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
坚持高效施政,始终狠抓工作落实。坚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全面掀起效能革命,将雷厉风行与久久为功有机结合,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和“钉钉子”精神,推动“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各项目标任务落细、落小、落实。坚决克服庸政、懒政、怠政,严肃惩处失职、渎职,以责任明确的硬任务、真督实查的硬措施、奖罚分明的硬机制推动工作有效落实。
坚持务实清廉,始终坚守风清气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时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意见和省市区委“三十条”,坚决纠正“四风”新表现和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广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打造“四最”营商环境[54]。以更加严实、务实、求实的作风推动政府各项工作,更好地服务发展、造福人民。
各位代表!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凝聚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苦干实干,决战决胜,为“全国百强”争先进位、提前全面建成小康、建设现代化强区,奋力谱写新时代宣州发展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 2024宣州区人民政府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宣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维电话:(0563)3027267 传真:(0563)3023029
举报电话:(0563)3027267
皖ICP备05004400号-1 网站标识码:3418020037 皖公安备案 34180202000313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