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国家、省、市的引导和推动下,宣州区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链条逐渐丰富,产业实力显著增强。
一是经济规模支撑效益凸显。截至2023年底,全区拥有汽车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约36家,增势良好,全年实现规上总产值约46亿元,同比增长25.8%,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约13%。产业发展贡献突出,日益成为宣州区最重要增长极和推动经济复苏、引领转型发展的积极力量。
二是零部件产业链初步形成。近年来通过对内培育和对外招引,初步形成从产业链上游模具、原材料冶炼和加工,到中游转动轴、密封件、球头拉杆、车身冲压件、铸(锻)造、精加工、内饰配件等环节加工,以及制动系统、轻量化底盘系统总成产品、电机、电控等制造的相对较为完备的产业链体系。
三是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度逐年提高,且主要分布在宣城高新区、宣州经开区,随着园区产业定位的更加精准、聚焦,聚集趋势进一步加快。一是以宣城立讯精密工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汽车电子连接器、电子模组生产,带动上游企业不断强化配套合作。企业自身也在不断扩产增能,并积极向5G射频、电机、电控以及智能驾驶、座舱等领域拓展。二是以安徽千缘模具有限公司、宣城海通模具有限公司为引领,汇集了十余家模具制造类企业。三是以安徽祥利机械有限公司、宣城南铝创佳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安徽蕾扬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新拓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及传统汽摩配件为主的汽车机械零配件的机械加工、冲压、铸造、锻造和组装等;其他汽车零部件生产还包括总泵、制动卡钳、法兰盘以及座椅、仪表横梁等汽车内外饰产品加工。
四是研发创新能力提升明显。通过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搭建各类创新平台,宣州区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截至2023年底,宣州区共有汽车零部件制造类高新技术企业14家,专精特新企业11家,获评省级数字化车间、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和智能工厂9家。围绕汽车零部件轻量化、汽车电子嵌件式精密注塑自动化等核心技术,积极搭建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学研合作平台,区内企业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常态化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截至目前,全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共拥有专利329件,其中发明专利82件、实用新型专利219件,软件著作权25件,外观设计专利3件。研发人员418人,其中硕士29人,博士5人。
五是产业投资项目有序推进。近年来,宣州区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风口”,不断聚焦零部件生产加工核心环节,坚持链式思维,大力引项目、育龙头、强创新、促集群。2023年以来,新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类项目32个,新签约5000万元以上项目22个,总投资61.1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