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网站首页 > 网站信息报送

宣州区:“六大社会救助体系”织密困难群众保障网

发布时间:2024-06-05 08:16 来源:宣州区政府(办公室) 浏览:
【字体大小:

近年来,我区不断深化社会救助领域改革,积极构建“六大社会救助体系”,推动社会救助工作从“兜得住”向“兜得准”“兜得好”发展。

构建“党建+救助”。强化党建引领,整合联动救助部门政策和社会资源,构建符合民情、满足民需的党建引领社会救助工作模式。建立健全三级救助体系,现设立乡镇(街道)社会救助服务窗口26个,村(社区)社会救助服务站点217个,配有村级社会救助协理员246人。围绕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充分发挥社会救助稳定器作用,及时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效化解因大病、突发事故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激化情绪。今年以来,共新增低保795人,临时救助286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63.26万元。

构建“物质+救助”。每月与财政部门及时对接,足额发放各类救助资金,打破临时救助户籍地限制,提高救助制度可及性和时效性,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截至5月份,全区低保对象共21372人,累计发放资金5627.7万元。在册特困供养人员4207人,发放特困供养金1680.34万元,发放特困供养人员照料护理补贴147.31万元。

构建“服务+救助”。连续两年共投入20万元引入专业社工机构,开展“解忧暖心、关爱同行”社会救助服务品牌创建工作。现已梳理出生活服务类、家庭支持类、精神文化类、安全服务类、照料护理类等5大类18项服务类救助项目。如对西林街道、济川街道困难残疾对象免费租赁轮椅、助行器、坐便椅等康复辅具30余人次,对周王镇40名困境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口腔健康等个性化跟踪服务14次,对济川街道40户困境家庭开展面点技能培训2次,对澄江街道30户低收入家庭中失能老人的照护人员进行护理技能培训等,力争满足困难群众多元化救助需求,让救助帮扶更暖心。

构建“机构+救助”。投入20万元,创新打造全市首家社会救助联合服务中心并不断优化完善服务功能,对参与困难群众帮扶的志愿服务团队、社工机构等可无偿进驻。充分发挥社会救助部门联席会议作用,汇集医保、住建、教育、人社等部门的专项救助政策,搭建救助“政策超市”“服务超市”,帮助困难群众用好用足各类社会救助帮扶政策。定期以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方式开展救助服务类项目的发布和认领,让联合体服务更强劲、更有力,让困难群众更有幸福感、更有获得感。现已提供救助政策咨询200人次、转介服务10次、受理服务类救助申请27次,个案帮扶15人次,联动实施帮扶75人次。

构建“慈善+救助”。探索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引导慈善资源向低收入群体精准流动。联合区慈善协会,谋划“善行宣州”2+2系列慈善项目,包括“幸福同享、益起过节”“甘霖滋润”慈善助困、“银龄守护”关爱特殊老人、“幸福家园”慈善互助社区四个子项目。其中“幸福家园”慈善互助社区基金,为每个村(社区)慈善捐赠1万元,全部用于支持我区“救急难”互助社区建设。2023年,我区217个村(社区)均以备案形式成立“救急难”互助社区,及时、灵活、高效地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构建“智慧+救助”。依托宣城市社会救助大数据信息系统,设立社会救助自助服务终端,推广使用“皖事通-皖救一点通”APP,为困难群众提供救助申请、进度查询、幸福清单查询等一体化智能化服务。建立预警监测机制,与区人社局、区医保局、区乡村振兴局等部门进行实时对接,定期开展数据交叉比对,适时发出监测预警,将可能存在救助需求的困难群众信息直接反馈至相关救助部门和乡镇(街道)、村(社区),确保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截至目前,共筛查各类数据1900余条,符合救助政策纳入低收入人口的共70人,退出保障的共426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
分享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