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3月25日,由宣城市宛陵梅文化研究会主办的一场纪念活动在新田镇政府、黄渡乡政府、新田镇蒲田村委会隆重举行。想必大家已经猜到了,今年是享誉中外的清代艺术大家梅清诞辰四百周年暨科技大家梅文鼎诞辰三百九十周年。梅清我们在上一集已经说过了,今天的《故事里的宣州》,我们就来说一说与英国牛顿和日本关孝和齐名的“三大世界科学巨擘 [ bò ] ”之一的梅文鼎。
梅文鼎(1633—1721),字定九,号勿庵,宣州区人,是清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为清代“历算第一名家”和“开山之祖”。他9岁熟读四书五经,有“神童”之誉,14岁入县学,15岁中秀才,但以后屡应乡试不第。20岁结婚之后,也就再没有时间去考取功名了。从27岁开始,学习数学、历法,中年丧妻,不复续娶,刻苦攻读,终身潜心学术。清初,随着西方科学知识的传入,对梅文鼎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一生博览群书、学贯中西,废寝忘食40年,著述达80余种,为我国的自然科学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梅文鼎的第一位老师是他的父亲,第二位老师是一位私塾先生罗王宾,他们俩启发了梅文鼎对天文学的浓厚兴趣。第三位老师是一位隐士倪观湖,梅文鼎从他这里学到了不少算学的内容,但是他很快就超越了自己的这位老师。清朝初年的时候,自然科学学说有点断档。这时候,怎么办?没有人可以当梅文鼎的老师了。于是他就四处游历,搜罗前朝留下来的各种书籍,然后再自己琢磨琢磨。1672年,梅文鼎撰成了他的第一部数学著作《方程论》。关于这本书,是梅文鼎在一怒之下写成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有一次,梅文鼎应邀参加算学交流活动。一位布道士在台上说,是意大利的利玛窦把西方的天文、数学带到这里,让中华的科学进步了几百年。台下的梅文鼎越听越气,但又感到无奈,他知道元代以前,中华的历算都领先西方。但西方经过文艺复兴运动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现在只能听着西方人在那里得意洋洋。梅文鼎站了起来,与布道士争辩,并当众发誓,一年内要写一部关于方程的书。半年后,一部名叫《方程论》的数学典籍初稿完成。书中不但讨论了“方程”一词的涵义,还纠正了前人著作中关于方程解法的一些错误。之后,他在给好友方中通的信中写道:“西方布道士自以为数学比中华发达,我特写此书,以求让天堂的利玛窦也无话可说。”这部书也体现了梅文鼎的爱国主义情怀。
从此,梅文鼎一发不可收拾,共写了26部数学著作,成为“宣城数学派”的创始人,梅氏家族也先后出现了十多位通晓数学的名家。1705年,康熙皇帝在南巡途中,于德州运河舟中3次召见了名扬世界的梅文鼎,向他请教天文数学,并设宴款待梅文鼎。康熙对陪同他南巡的身边侍臣李光地说:“历象算法,朕最留心,这门学问现在懂的人很少,像梅文鼎,真正地少见啊。这个人也是才情富赡、品格高尚的人,可惜老了啊!”由此可见,康熙对梅文鼎非常地看重,如果不是因为当时梅文鼎年事已高,可能康熙就要带他回北京任职了。临别时,康熙还挥笔写下了“绩学参微”四个颜体字送给梅文鼎,以表彰他在天文、数学方面的艰辛劳动和深厚造诣,这也是梅文鼎的书房名为“绩学堂”的来历。1721年,梅文鼎在家乡逝世,康熙皇帝特地安排曹雪芹的父亲曹顒yóng(时任江宁织造)去处理梅文鼎的丧事。现梅文鼎墓位于宣州区黄渡乡柏枧村的独山,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家有空的时候,可以去凭吊凭吊这位一代科学宗师。
曾经有人总结过梅文鼎的读书方法,认为他读书有四个特点,即“四不怕”:一是不怕难。遇到难懂的地方,他从不绕开,越难越去钻研。他常常为了弄懂一个难点,忘了吃饭睡觉。二是不怕烦。他所读的数学书,大都是流传很久的、残破不全的本子,读起来往往前文不接后语,很麻烦。梅文鼎总是耐心地设法抄写,凑成完整的本子。有时这本书与那本书文字有不同,即使只是一字之差,他也总要把它考订得清清楚楚。三是不怕苦。他读书很勤奋,有一个叫刘辉祖的人曾经和梅文鼎住在一起,他对梅文鼎的学习情况最了解,他说,每天夜里鼓楼上已经打四更了,梅文鼎还在灯下读书。天刚蒙蒙亮,他又起床读书了。四是不怕丢面子。梅文鼎遇到自己实在解决不了的难题,就记在本子上。出门时,他就带上这个本子,只要遇到懂数学的人,就虚心请教,哪怕是年轻的学生,他也不耻下问。”即使是300多年后的今天,梅文鼎的这种“四不怕”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法的。(本视频素材摘自李继国文章,特此鸣谢!)
视频 丨 金昕
初审 丨 金英
复审 丨 许莹
终审 丨 周佳
插图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后台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