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氏家谱
关键词
居住在宣城北乡金宝圩和狸桥的唐氏族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祖先,他就是南宋末年的唐泰岳。唐泰岳在宋度宗时担任宁国军节度使,率军参与了抗元的长江防御战,终因奸臣陷害被元军围困宣城,并传檄(西)投降。唐泰岳誓死不从,与夫人李氏相与同日就义,后人将他们安葬在狸桥昆山。据《唐氏宗谱》记载,唐泰岳有两个儿子,后裔大致分布在狸桥、水阳雁翅等地。明代以后,金宝圩唐氏人口一度增长至万人以上,历史上曾有过四十八唐村之说,成为圩内望族。
明清时期唐氏家族人才辈出,仅贡士就有近20人,他们青灯课读,耕读并重,扶贫济困,捐资兴利,积德行善,这些事迹都清晰地记载在《唐氏家谱》中。有人不禁要问,历经这么多年风雨沧桑,这家谱是怎么保存下来的?今天的《故事里的宣州》,我将带你去水阳雁翅,给你讲述唐氏家谱传承中一些曲折感人的故事。
在雁翅村民唐良峰的家,我们有幸看到了42本保存完整的家谱。这是迄今是水阳区域发现的唯一一套完整的民国初年印制的家谱。百年烟尘,它历经堤溃圩漫的水灾、烽火蔓延的抗战,都能完好无损,实属不易。
今天非常有幸,找到了当事人唐良峰,老唐道出了他亲身经历的一段家谱保护故事:刚解放时唐良峰的父亲唐佑玉接受了一位同姓长辈的委托,要他把一套《唐氏宗谱》取回好好保存。自此,唐佑玉这个大字不识一稻箩的农民,人生中便多了一项使命——保藏“唐氏宗谱”。
唐氏家谱
“四清”运动时期社员相应被迫上交各类“封资修”的老东西,唐佑玉家的一套家谱自然也在其中。他把谱箱上的“唐氏宗谱”四个字用刨子刨去,改作了衣箱。家谱装在一只湖苞中,准备埋到竹园里去。可是等他挖完洞回来,工作队的人把他家家谱背走了。情急之下他带着当年仅九岁的儿子唐良峰划着一只小鸭壳船,暗中跟随工作队来到工作队办公地方。在赵圩村唐贤公家中,一位工作队员正在督促焚烧刚刚收来的家谱。唐佑玉就和唐贤公配合着与工作队员聊起了家常。唐佑玉一边聊着,一边向小良峰使眼色。一位小姐姐正在一本一本地往灶膛里扔,小良峰一眼就认出自己家的湖苞就在灶膛边缘,眼看着小姐姐正拿着湖苞上面的一本家谱揣进火中,小良峰急了趁人不备,悄悄地从狗洞钻进了厨房,朝小姐姐眨眨眼,从火中抢出他家的那本谱,迅速地踩灭火头,把一湖苞家谱悄悄地从狗洞里拖出去,搬上了船。随即父子两人迅速撤离,用米缸装好埋在自家的竹园中。
今天唐良峰老人曲折的护谱故事讲完了,一个普通民众能够本能和理性地形成的保留和发扬家族传统文化的欲望,并倾其所能地加以保护,使我心中顿时升起了一种敬重之情。(本文章素材摘自时国金主席文章,特此鸣谢!)
感
您的观看
结束语
谢